教学研究组总结( 五 )


困惑二:面对理解感悟 , 学生束手无策 。
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 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读熟课文 , 初知大意 , 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为了落实这一课程目标 , 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善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 , 但实施起来总是事与愿违 , 学生几乎是无从下手 。
困惑三:口头表达 , 语无伦次 。
《新课标》指出 , 重视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多数学生发言 。可每次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 , 不是啰啰嗦嗦 , 就是吞吞吐吐 , 语言表达不简洁流畅 。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写作水平 , 所以课堂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可忽视 。
困惑四:预定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
精读课文的阅读理解一般安排一课时完成 , 可在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中 , 总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 这时 , 教师既要处理好课堂意外 , 又要落实教学内容 , 那么课前设计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在一节课完成了 。
困惑五:教师包办代替多 , 学生主动学习少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 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是耐心地引导和点拨 , 而是以个人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 忽视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 , 阅读效果可想而知了 。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
1、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 增强阅读实效性
古人云:?授之以鱼 , 不如授之以渔? 。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 , 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化内涵 。中年级段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 拥有自己专门的读书笔记本 , 如读书手册等 , 在阅读过程中 , 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圈、划、点、注、评、摘等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有深度的阅读 , 懂得如何去品味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 并形成自己的阅读见解 。
阅读时常见的读书方法有五种 , 分别为精读法、浏览法、速读法、选读法及批注阅读法 。(1)精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