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阅的古诗词( 五 )


2、加强方法指导,保证诵读质量 开展古诗文诵读绝不能放任自流,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灵活多样,帮学生巧背 。
“三分诗,七分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
德国学者克司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本身如果不经过阅读理解,就没有任何意义,就永远成为没有生命的,死的语言材料,只有依靠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挖掘,才能实现文本意义的发生 。
有人说:“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受 。
l 熟读成诵法 。
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
要多鼓励,不要强迫” 。
可采取激将法、争章法、小组夺魁、建立班级诵读明星榜等等 。
辅导孩子们“诵”出味道来,而不是一味地背诵 。
碰到学生发音不准确,就亲自给学生做示范,交给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读多了,自然成诵 。
形成积累,逐步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 。
l 联系扩充法 。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
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可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
”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
”把这几首同一题...
带有秋的古诗有哪些?秋怀诗十一首(唐 韩愈)窗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 。
秋风一拂披,策策鸣不已 。
微灯照空床,夜半偏入耳 。
愁忧无端来,感叹成坐起 。
天明视颜色,与故不相似 。
羲和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
浮生虽多涂,趋死惟一轨 。
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 。
斋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 。
青青四墙下,已复生满地 。
寒蝉暂寂寞,蟋蟀鸣自恣 。
运行无穷期,禀受气苦异 。
适时各得所,松柏不必贵 。
古彼时何卒卒,我志何曼曼 。
犀首空好饮,廉颇尚能饭 。
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
茫茫出门路,欲去聊自劝 。
归还阅书史,文字浩千万 。
陈迹竟谁寻,贱嗜非贵献 。
丈夫意有在,女子乃多怨 。
古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 。
上无枝上蜩,下无盘中蝇 。
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 。
清晓卷书坐,南山见高棱 。
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 。
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 。
知离离挂空悲,戚戚抱虚警 。
露泫秋树高,虫吊寒夜永 。
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 。
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 。
名浮犹有耻,味薄真自幸 。
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
主今晨不成起,端坐尽日景 。
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冏冏 。
丧怀若迷方,浮念剧含梗 。
尘埃慵伺候,文字浪驰骋 。
尚须勉其顽,王事有朝请 。
斋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 。
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
寒鸡空在栖,缺月烦屡瞰 。
有琴具徽弦,再鼓听愈淡 。
古声久埋灭,无由见真滥 。
低心逐时趋,苦勉祗能暂 。
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 。
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 。
岂必求赢馀,所要石与甔 。
主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 。
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 。
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 。
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 。
问我我不应,馈我我不餐 。
退坐西壁下,读诗尽数编 。
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 。
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酸 。
顾谓汝童子,置书且安眠 。
丈夫属有念,事业无穷年 。
知霜风侵梧桐,众叶著树乾 。
空阶一片下,琤若摧琅玕 。
谓是夜气灭,望舒霣其团 。
青冥无依倚,飞辙危难安 。
惊起出户视,倚楹久汍澜 。
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 。
迷复不计远,为君驻尘鞍 。
知暮暗来客去,群嚣各收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