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诗词》( 二 )


全文: 《山木诗词全集》 曲曲池边路,春来少人行 。
含水芙蓉叶,春去气犹清 。
夕岚分彩翠,高树藏莺声 。
乍向风中看,花落更分明 。
徘徊觉露冷,清宵月影横 。
泠泠砭肌发,疑是晓寒生 。
一望可相见,一步如重城 。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
所思隔云端,奈何凡肉身 。
愚公不复见,精卫长泣鸣 。
天神犹降怜,谁可恨终生 。
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 。
此爱翻山海,山海俱可平 。
可平心中念,念去无自唏 。
但可寻所爱,永不弃已心 。
该诗出自北大03级学子具体名字不详,笔名:“littlesen_鞍与笔”...
一望可相见,一步如重城.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
出自哪里?展开全部 “一望可相见,一步如重城.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出自‘北大未名站诗词歌赋’作者是: littlesen (sam) 。
诗词全文:曲曲池边路,春来少人行 。
含水芙蓉叶,春去气犹清 。
夕岚分彩翠,高树藏莺声 。
乍向风中看,花落更分明 。
徘徊觉露冷,清宵月影横 。
泠泠砭肌发,疑是晓寒生 。
一望可相见,一步如重城 。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
...
求这首诗出处!展开全部 庄子行于山中”一则原文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
”夫子出于山①,舍于故人之家 。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② 。
竖子请曰③:“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
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④ 。
无誉无訾⑤,一龙一蛇⑥,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⑦,浮游乎万物之祖⑧ 。
物物而不物于物⑨,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⑩,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⑴,尊则议⑵,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 。
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⑶,其唯道德之乡乎注释①夫子:庄子 。
②竖子:童仆 。
雁:鹅 。
烹:读作“享”,进献,款待 。
按,古“亨”、“享”、“烹”三字同,往往混用 。
③请:问 。
④乘:因循 。
道德:自然之道 。
浮游:指游于虚无之中 。
⑤訾(zǐ):诋毁 。
⑥龙、蛇:言其屈伸不定,随时变化 。
⑦和:和顺 。
量:度,则 。
⑧万物之祖:未始有物之先 。
⑨物物:主宰万物 。
前一“物”字作动词用 。
不物于物:不役使于外物 。
⑩伦:类 。
传:习俗,习惯 。
⑴廉:指锋利 。
⑵议:非议 。
⑶志:记 。
、译文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大树,它的枝叶非常茂盛,伐木人停在树旁却不去砍伐 。
问他为什么不去砍伐,他说:“没有什么用处 。
”庄子说:“这棵大树因为不够良木的材质,所以才能享尽天赋的寿命 。
”庄子走出山区,在老朋友家歇息 。
老朋友很高兴,便叫童仆杀鹅来款待庄子 。
童仆问道:“有一只鹅会叫,另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不能叫的 。
”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遇见的山中之树,因为材质不好而能够终享天年;现在主人家的鹅,却因为没有才能而被杀 。
先生将要处于哪种情境呢?”庄子笑着说:“我庄周将要处于有材和无材之间 。
不过处于有材和无材之间似乎妥当,其实不然,所以不能免于拖累 。
若是顺应自然之道而游于虚无之境,那就大不一样了 。
那时,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谤,时隐时现犹如龙蛇一般,随时变化,而不偏执一端 。
上上下下随意飞腾与潜伏,以顺应自然为法则,游心于万物产生之前的浑沌境界 。
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还会受到外物的拖累呢!这是神农和黄帝的处世法则 。
若是万物的情况和人类的习俗就不是这样了,有了汇合就有分离,有了成功就有毁坏,锐利的将被挫折,尊贵的将被非议,有作为的人将要遭受亏损,有贤能的人将要遭人谋算,没出息的人就会遭受欺侮 。
谁又能得知荣辱福祸必然来临的原由呢!可悲啊,弟子们要记住,想要免于拖累,只有进入清静无为的大道境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