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读后感怎么写?( 三 )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之伟大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乃万物之母呀 。
老子的《老子》,是那么深奥,又是那么深不可测,早晨一露珠,夜晚一颗星,都在这伟大的道里面,渺渺众生中的我,是多么想了解这伟大的道呀,只有继续努力地学习着,才能越来越接近“道” 。慢慢地了解道,如同数星星般,无穷无尽 。

《老子》读后感怎么写?


读《道德经》有感
《道德经》是一本怎样的书?带着兴趣读完了这本书,虽然只有五千字,但是它所涵盖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却很广很深,读完之后,在心里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于是又把书从头到尾重新翻了一遍 。当看中国哲学简史的时候,对道家中老子的思想不是很理解,如何做到“弃智”,说知识本身就是欲望的一种,但是没有智慧又该如何生活?没有智慧怎样才可以理解高深的自然规律,达到所谓的“道”呢?废除所有的制度就可以解决世上的祸源吗?怎样才可以达到“无为而治”,“为”与“不为”的定义及其界限又是什么呢?看简介的时候,感觉不能理解老子的思想,看完原著之后,虽然对原来的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但是对老子的思想可以有所感触了,同时让我了解到老子更多的思想内容 。
书的内容感觉很多,很乱,有的章节会重复到之前的内容,不过不管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所说的都没有离开对“道“的解说 。
开篇就告诉了我们自然之道,提醒我们认识事物要看本质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老子的思想中说“虚无”为源,“实有”为本,但“有”与“无”却是相通的,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说的很模糊,道家的思想就是这样的吧,其思维的本源是玄学思维,注重直观感受,追求以虚御实的思维境界 。无为之道告诉了我,“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柔弱胜刚强”就是它在实际中的成功应用 。在生活中,我时常有一种困惑,到底该顺应自己的心,顺其自然,还是有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问题得做出一些努力呢?不喜欢强求,但是有些时候,你不去做的时候,别人会去做,原本属于你的可能会变成别人的,我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 。一切都顺其自然,在生活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压力,会活得更自我,更轻松吧!在客观之道中,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超脱与物我之外,以一种旁观者得角度来看待整个世界的变化,但是这样的境界可能达到吗?每个人都处于社会之中,与周围的人事物都有一定的联系,如何才可以跳出去,来看待事物呢?现今社会我们都在崇尚一种思维模式,就是跳出事件本身,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但是,好像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常规模式是“跳进”事件的本身啊,怎样才可以做到“无我”呢?如何才可以清除思想上的杂念,无欲无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