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读后感怎么写?( 五 )


通常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首先想到如何去解决它,而是首先考虑能否通过自我的节制来回避问题,实在回避不了才会采取柔和的手段来解决 。这样“节制用柔”的思想我们常人是很难赞同的,但是道家却就是这种思想,让人觉得很消极,但是道家所谓的这种退让也是有极限的,“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忍无可忍时无需再忍吧 。
我们每个人都会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我们的一生该如何去度过,最后想要达到怎样的追求,老子自己的理想人生是“知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节制欲望,知足者常乐有所作为、有明确的人生目的、将小我融入大我的最终归宿,这样的理想人生就是“道”在人生过程中的体现吗?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为什么知识的学习是一天一天的增加,而智慧却是一天一天的减少呢?道家思想认为,智慧的修炼不同于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追求的是博学多才的智能,头脑里的东西是越多越好 。智慧修炼追求的是明澈圆融的境界,头脑中的东西越少越好 。道家并不反对对知识的学习,反而鼓励新知识的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在消化知识,一归于道的“悟道”的过程 。道家消化知识的最终目的是锻炼智慧,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 。是谁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得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老子超前的智慧在今天得到了验证,为大家所赞同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清静为天下正”、“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以德报怨”、“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易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些都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 。
“积厚”:厚积薄发、有备无患、布局造势 。“治大”:大动若静、大制不割、大道自然 。“守静”:以静御动、以一御万、以不变应万变 。“居下”:损此益彼、以虚应实、返朴归真 。“择时”:无时不动、不以强力、避实就虚 。“顺势”:不为大势、因时择势、借势成功 。“慎终”:以终为始、以终为重、以终为果 。“转化”:以圆为方、反向求成、化实为虚 。“不争”:不争之争、弃小争大、弃实争虚、、、、
道家思想中“德”与“柔”在说明体现道德过程中占到了一定的分量 。“德”源于“道”,是“道”的应用与体现吧 。而“柔”则是“道”的处人处事的方法,是“道”的表现,“上善若水,几与道” 。水的柔性充分体现了“柔”的作用之大,同时在道家思想价值里“柔弱处上,坚强处下”,可见“柔”的思想是道家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