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描写杨贵妃的诗词( 六 )


因为此时皇帝的兴致正高,贵妃娘娘也在一旁翘首等待,换了别人,恐怕也只有写出一般的应景文字而交差而已 。
所以说从容构思,立意独到,坐等可待,文思敏捷,正是《清平调》诗最主要的,也是常人望尘莫及的难能可贵之处 。
这组诗一共写了三首,其中第一首最为出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而这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又是一开始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所有立意、构思都是从这一句实际逐渐展开的 。
句中两个“想”字,化实为虚,虚实结合,把唐玄宗此时最为得意的“名花”与“爱妃”非常巧妙地联系起来,天上那多姿的彩云,犹如贵妃翩翩的霓裳(chang 音常),而眼前娇艳无比的牡丹,恰似贵妃的花容月貌,盛开的牡丹和美艳的妃子,正所谓是“国色天香”,就这样被李白轻而易举地用短短的七个字,一行诗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真是遐想联翩,妙不可言 。
既然第一句是一笔两到,以花喻人,那么接下来的诗句自然也就笔笔是花,又句句写人了,“春风拂槛露华浓”,可是哪个又能分得清,在明媚的春风中,亭槛下,那风华正茂、光采照人、洋溢着无穷生命魅力与展示造物绝妙手笔,又使唐玄宗心驰神往的到底是迎风怒放的牡丹?还是仪态万方的美人?抑或是两者相得益彰,互相媲美?这可真是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于一时一处呀 。
难怪唐玄宗会说“赏名花,对爱妃,哪里还能老听陈词旧曲呢!”而我们也就不难想象,这种含而不露、将花拟人的手法在那种特定的场合所能收到的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了 。
试想这种诗如果不是像李白这样写,而分别直接描绘牡丹的娇艳和杨玉环的美貌,哪怕再写得长篇累牍,惟妙惟肖,和这首诗比起来恐怕都会落得画蛇添足、吃力不讨好的下场的 。
接下来的两句,作者已是欲罢不能,索性干脆放开笔墨,一气呵成:“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仍然是比喻手法,只不过从眼...
描写杨贵妃的诗词,除清平调,长恨歌,还有什么?并原文我第一句想到的是 一骑红尘妃子笑 原文如下: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作者]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
李白写“杨贵妃”的诗词共有哪些?展开全部 《长相思·其一》 唐代: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
长相思,摧心肝!《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长相思·其二》 唐代: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代: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清平调其二》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典故:文载,公元743年,,唐玄宗带着杨玉环,观赏沉香亭名贵牡丹 。
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 。
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 。
乐师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命李龟年拿着金花笺召李白进宫谱写新词 。
哪想到这时李白已和几个朋友在酒楼里喝醉了 。
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宫中,说明圣旨令其写词 。
半醉半醒的李白借着酒兴,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
自是,李白才名益著 。
《清平调其一》赏析:赞美杨贵妃,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