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古诗词感想( 二 )


这符合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一、背诵中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背 。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对于古诗文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对于其中的一些字词理解不是很到位,毕竟古文与现在同样的白话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
要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一首诗,首先就要多读多背 。
背诵是孩子的天性,此时他们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 。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
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 。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 。
开始,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在晨读时间背一背,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古诗,并定期更新,让学生既好奇又感新鲜,愿意主动去诵读,记忆,营造古诗文阅读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诵背古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 。
其实目前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会先背一首古诗或者“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诗文,这也足以说明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注重孩子对一些蒙学读物的学习,学习中国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
如何使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古诗词就学生方面而言,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 初读古诗时,学生要坚持课前预习古诗词,并要做到熟读古诗古诗词,就其语言和内容而言,其实真的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 。
古诗词寄予着古人的思想与情感,与当今学生的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
仅就课堂上的那么点时间,学生是不能把整首诗全部掌握的,因此,课前预习,搜集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是尤为重要的 。
首先,看古诗词的标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标题是古诗词的眼睛 。
透过标题,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信息 。
古诗的标题极为凝练,需要花时间才能真正理解 。
如果能真正做到这点,学生不仅能培养到搜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对诗歌整体感情基调的把握 。
其次,要了解作者,即诗人 。
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如图书、网络等,查找、探寻诗人的生平、经历、成就,做到了解诗人 。
再次,要求学生熟读古诗词 。
朗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读的过程中,要争取能背下来,为后面的古诗学习作好铺垫 。
如果学生真的能坚持这样的学习过程,就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
二、学生要精读诗词,做到了解诗意 。
在品词析句时,要体味诗词中的意蕴读熟古诗词后,就开始了解诗词的意蕴了,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学生可以结合起来理解 。
本人比较喜欢学生自主学习诗词,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 。
诗词其实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
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 。
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
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一味追求标准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 。
学生还要善运用想象 。
古诗词用凝练的词句造就意境、勾画形象 。
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诗所创造的意境和形象去想象,这样才能融入诗境,才能品悟诗情 。
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感情沉郁 。
为此,在讲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时,我特意播放了殷承宗的《黄河颂》 。
那雄浑的音乐,那黄河奔腾的壮阔景象,以及黄河边上山岳耸峙的巍峨,让学生感动 。
在这么一种氛围感染下,学生反复吟诵古诗,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激发,朗诵的场景大气磅礴 。
三、学生要做到研读诗词,进入境界,在意象中体验古诗词的内在情感首先,学生要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在古诗词中,有不少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
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一诗,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