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案如何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一、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渎、精思、感悟、鉴赏、吸纳的学习过程 。
二、设计思路
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吗?叶老反对,他说:语文教师把讲解作为主要任务的,不乏其人 。教课之本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给学生听 。那么,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根据叶老的观点,我私下认为,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探索做人的本领 。因此,教师的本位是导而不是讲 。导者,就是多方设法,但不是设计教学程序 。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必须破陈旧、落后、繁琐、低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模式,使语文课成为学生爱上、学生会上、学生越学越聪明的一门课程 。如果说认知解决了会不会的问题,那么情感就解决了愿不愿的问题 。如果你解决了他愿不愿的问题,何愁他学不会 。这样一来,老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主导下,又根据六年级学生已积累一定的自学能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种研究性学习,自主读书是最重要的 。当教师创设好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 。通过加强默读、自渎自悟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文章读通了读透了,这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会水到渠成 。写本课教案时,我没有精心设计我怎么教,而是花了许多心思在我怎么让学生主动来学上,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 。因为这样的课堂才有无法预约的精彩,所以我的教案也只有那么几个板块,再也没有在上课该说哪一句话上斟酌衡量废时间了 。
(一)、以大观小:在大问题背景下,进行小专题研究 。
本课教学一开始,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大问题背景: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伯父的哪一个音容笑貌?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也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感受、自主发挥的思维空间,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理解挖掘蕴涵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信息 。而后进行的朗读交流活动,学生通过展示独特感悟将个人的发现有效地实现了与别人的共享,在这里,问题是多解而不可确定的,答案也便是丰富而绝不雷同的 。追根溯源,正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了一个一问多解的大问题中,才使学生发现了一千个哈姆雷特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研究小组,自主选择小专题,或研究上下文,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查阅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 。由于研究专题是学生自主确立的,研究切入口又小,所以学生容易触摸,从而最大限度地去挖掘相关信息,并积极地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重组创造,将研究逐步引向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