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方山的诗词( 四 )


苏轼在诗词发展史上的贡献从苏轼的履历来看 , 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 。
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 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 。
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来 , 他诗词歌赋 , 样样精通 , 在人才济济的两宋王朝 , 他无论诗 , 词 , 还是散文 , 都是大家 。
说起苏轼不说其诗词就像到了杭州没去看西湖一样 。
(一).苏轼的诗文 苏轼的文学创作 , 以诗歌的数量最多 , 现存的诗中 , 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 , 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 。
苏轼歌咏自然景物的诗作 , 往往能把寻常景物写得精警动人 , 极富情趣或理趣 。
如《惠崇春江晚景》 , 《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作 , 笔下描绘的湖光山色 , 风姿雨态及江南早春画面 , 无不曲尽其妙 , 具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
《题西林壁》则由看山引发一个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问题 。
它告戒人们:由于各自观点立场不同 , 困难问题的出发点不一 ,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 要对事物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 就必须超越自己的狭小范围 , 摆脱个人偏见 。
它也启迪人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 , 对整体与部分 , 宏观与微观 , 分析与综合大呢个关系的思辩 , 以及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当局者迷 , 旁观者清”的警戒 。
苏轼诗中这种引人入胜的景色与耐人寻味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这里融为一体 , 就是所谓的宋诗“理趣” 。
反映社会现实 , 关心民生疾苦 , 是苏轼诗歌的另一主要内容 。
苏轼是有志于经世济民的诗人 。
他出身寒素 , 入仕后累遭贬谪 , 接近下层民众 , 这为他写作此类诗提供了基础 , 像《吴中田妇叹》等诗篇都是此种精神的反映 。
苏轼还常常借用历史题材 , 揭露现实政治弊端 。
《荔枝叹》是这类诗的名作 。
表现了诗人敢于抗争的精神 。
苏轼无事不可入诗 , 散文化、议论化是苏诗的特点 , 各种题材 , 他都能恰当地点染 , 融触处生春 , 无不如意 。
苏轼的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 , 有“韩如潮水 , 柳如泉 。
欧如瀚 , 苏如海”之喻 。
苏轼的论说文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 , 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 。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教战守策》是论述居安思危、教民武备战之文 ,  , 作者针对北宋苟安的现状 , 提出战守策略 , 非常切中时弊 。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游记和亭台楼堂记等 。
数量虽不多 , 却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 , 最具独创性 , 碑传文代表作有《方山子传》、《书刘庭式事》 。
山水游记《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科学考察性质的文章 。
它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组织成文 , 旨在说明“事不目见耳闻 , 而臆断其有无 , 可乎?” 杂文小品在苏轼散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
数量大 , 艺术成就也很高 , 它包括随笔、序跋、书信、杂著等 , 此类文章大都是随手拈来 , 信笔写成 , 展现作者的襟怀和个性 , 且极富神韵和情趣 。
如《日喻》等 。
苏轼的赋作 , 以前后《赤壁赋》名声最著 。
《前赤壁赋》写名月秋夜 , 与友人泛舟赤壁 , 在水光月色之中 , 借景抒怀 , 探索人生与宇宙的哲理 , 虽有一定的消极情绪 , 但主要表达了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 。
《后赤壁赋》写作者在东夜月下 , 登高览物 , 表现出从清风明月和挟仙遨游中摆脱苦闷的潇洒和超脱 。
两赋语言骈散相间 , 声韵铿锵和谐 , 主宾问答自然 , 是宋代文赋的佳篇 。
(二).苏轼的词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
他的词在题材内容、风格意境和语言音律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推广到词的领域 , 开创了词的创作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