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方山的诗词( 五 )


苏轼对词的贡献 , 首先在于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 。
他打破诗词有别的人为界限 , 促使词成为真正独立的抒情诗作 。
在题材内容上 , 苏轼把词人的视野从传统的“花间”“尊前”引向了人间社会 , 以至赢得了“无意不可入 , 无事不可言”的评价 。
苏词众多的题材中 , 以抒情词、咏物词和田园词的成就最高 。
就抒情词而言 , 除了传统的风月柔情之外 , 苏轼大胆开拓 , 把词体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抒情的工具 。
他用词表现自我 , 用词直接抒发自己的为政、爱国、怀古以至广泛的人伦之情 。
如《沁园春》(孤馆灯青)抒写“致君尧舜”“用舍由时”的为政抱负 。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写密州出猎的盛况 , 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
其中又有一首词人四奶奶爱妻王弗的悼亡作 。
即“十年里生死两茫茫……” , 借用梦境抒胸臆诉悲苦 , 情真意挚 , 沉痛断肠 。
实施咏物词多达30余首 , 且艺术精湛 , 不但重形似描写 , 而且重神似描写 , 不但能写出物象 , 而且能写出寄托 。
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
苏轼的田园词是对宋词题材的一个突破 。
他在徐州所做的组词《浣溪沙》五首 , 描写了农村风光、农民形象、劳动生活和乡风民俗 , 宛如一曲清新优美的田园牧歌 。
在词风上 , 苏轼可谓开创了豪放的意境 。
最具代表的是《念奴娇》(大江东去 , 浪淘尽) , 词人挥洒如椽之笔 , 描画雄奇壮美的江山景色 , 又驱使无限时空 , 赞美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 , 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 感情豪迈而又沉郁 。
苏轼还开创了旷达词 。
所谓旷达 , 指豁达通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个性 。
旷达是苏轼为人的性格特征 , 旷达词在苏词中数量很多 , 所以旷达可以称为苏词的主要风格 。
如《水调歌头》(明...
关于描写三亚山水美丽诗句有哪些?向晚意不适 , 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
2.苍苍竹林寺 , 杳杳钟声晚 。
荷笠带斜阳 , 青山独归远 。
3.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4.北山白云里 , 隐者自怡悦 。
相望始登高 , 心随雁飞灭 。
5.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6.水皆缥碧 , 千丈见底 。
游鱼细石 , 直视无碍 。
7.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8.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9.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
10.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
(1).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 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 , 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
汉宣帝立乐游庙 , 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 , 得名于西汉初年 。
《汉书·宣帝纪》载 , “神爵三年 , 起乐游苑” 。
也就是说 , 乐游原本名“乐游苑” ,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 , 因“苑”与“原”谐音 , 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 , 立庙于曲江池北 , 曰乐游庙 , 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 , “乐游原自生玫瑰树 , 树下多苜蓿” , 又“风在其间 , 长肃萧然 , 日照其花 , 有光彩” , 故名苜蓿为“怀风” , 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
可见 , 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
直至中晚唐之交 , 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 , 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