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教学反思( 六 )


反思(九)
第七单元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 。
我先让孩子们读一读这个单元的导语 , 读完后提问:读完之后 , 你知道什么样的品质是好品质?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生:爱劳动 , 爱集体 , 诚实是好品质 , 爱劳动 , 爱集体 , 诚实的人是好孩子 。
现在想来 , 这个问题提的过于窄 , 扶得太牢 , 如果我把问题改成: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读完之后 , 你知道了什么?那就给了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所以以后要注意提问的开放性 。
如果我就是提这个问题 , 但在学生回答完之后 , 再加一个问题:那还有什么品质是属于好品质?怎么的孩子也是好孩子?那就可以稍微弥补一下这个问题的单薄性 , 可惜我没问下去 。看来课前思考还不够成熟 。
《识字7》
本文又是一篇对对子的课文 , 孩子们在读完课文后 , 很快就发现:不同于《识字3》 , 《识字7》是反义对课文 。在拓展延伸中 , 我让孩子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对几对这样的对子 。
孩子们积极踊跃:黑对白 , 天对地 , 胖对瘦 , 高对矮 , 困难对容易……
看孩子们那么兴奋 , 我又在这把火上浇了一点油:一个小朋友说 , 我们全班来对!好吗?气氛一下达到了高潮!
最后学习我会读:取人之长 , 补己之短 。
我问孩子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可惜啊!没人有反应 , 只能靠自己了:
师:我先板书“长” 。取人之长:就是学习别人身上的——长指什么?
一个学生喊了出来:长处 。(聪明的孩子)
师:取人之长:就是学习别人身上的长处 , 优点 。
“长”就是指长处、优点 。
那“短”呢?指什么?
生:缺点 。
师:那“取人之长 , 补己之短 。”的意思就是:学习身上的长处——
生:来补自己身上的缺点 。
师:那你能不能联系我们实际来说一说:你想学我们班谁身上的长 , 来补自己身上的短?
生1:我想学习黄英杰上课专心听讲 。
生2:我要学习许辰婕写字认真、漂亮 , 从今天起 , 我回家也去练字 。
生3:我要学习朱嘉俊 , 学习他的聪明 。
师:聪明怎么学啊?
生3:我要像他一样 , 多看书 。
师:那你肯定会变得很聪明的 , 老师觉得你这节课就聪明了好多 。
……
相信经过这个延伸 , 他们肯定理解了“取人之长 , 补己之短 。”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