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转型》读后感怎么写?( 六 )


李希贵校长和他的团队,历时多年,精耕细作地进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改革,带来了学校生态的全面转型,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成为了可能,也让每一位教师在这场变革中找到了更深层次的责任和更崇高的使命 。这本书展现了十一学校这场以课程改革为引领的学校转型的方方面面 。在书中,我能感受到改革者的坚定信念和胆识魄力,能体会到改革的酸甜苦辣和坎坷曲折,更能分享到改革中的思考、智慧、创意和感动,同时也在这本书中获得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启发 。
有学者经过调查提出,教师成长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也是逐渐形成教育实践知识和智慧的过程 。教师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从初任教职时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匮乏,到从教后对教学应对策略的探求,实践知识和智慧逐渐丰富,并随着专业知识和智慧发展缓慢而步入“高原期”,通过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措施,实现知识与智慧的持续增长 。
在战略改进领域提到“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 。
实际上,课程结构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专业化教师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教师教育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培养模式,实行课程结构样态转换 。课程结构体系要由以专业教育为主线转向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的实施与管理要由学年学分制转向学分制;课程结构样态要由目前的线性单向转向现代教育理念下的网状有向课程结构 。无论师范专业还是非师范专业的学生,都可根据网状有向课程提供的可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体现时代要求和专业化特征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 。
我国的教师教育已经进入重要的转型期,需要在制度和政策上有所突破,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教师教育给予关注,从多方位、多视角进行了研究 。
一位老师,除了教书育人以外,还应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让学生在教室里实现完美蜕变 。学校要转型,教师要转型,自己也要角色转型 。
所以,我们应该紧随学校变革的步伐,抛弃一些顽固的、程式化的教育理念,多从实际出发,多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做一名合格的现代化优秀教师 。
开学前的中层会议上,学校为我们赠送了两本书,《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未来简史》 。如果是在暑假,我肯定会静下心来好好阅读 。一开学,从九月到十月,一直处于异常忙碌的状态 。读《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这本书,还是在前段时间,学校要进行三年规划论证,为了查找一些有关的内容,我进行了粗略的翻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