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思路: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指诗人自己,要从诗句中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品格正直,不为政坛所容;或者流落异乡,孤独思乡;或者国破家亡,心系国运盛衰,感慨万端;或者怀才难遇,襟抱未开,慨叹壮志难酬,诸如此类,诗人说话或直或曲,除了直抒胸臆,多数情形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 。
1、判断诗歌里写的人物是自己还是亲故,是兵民还是僧道,是隐士还是官吏,是豪侠还是权贵 。
2、判断诗歌里抒写的情感倾向是赞美还是讽喻,是愉悦还是苦闷,是欣喜还是凄凉等等 。
3、判断诗歌哪些写景,哪些叙事,哪些直接抒情,哪些借古人古事说话等等 。
4、组织文字,流畅表达,尽量全面概括人物形象 。
答题模版: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可翻译诗句表明人物在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古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一般来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的手法,或者说是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 。
正面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神态描写等,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情志,使之血肉丰满 。
侧面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或他人言行等,起烘托或衬托作用 。
诗词中更多是运用景物来侧面烘托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
古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并不像小说、散文中那么详细、具体、鲜明、直白,在篇幅短小、寥寥数语的古代诗词中,诗人往往通过一个肖像描写或情感字眼,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神态、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 。
我们在解读此类诗歌时,要善于明辨和决断,应迅捷辨认出诗中描写人物形象的字词 。
如《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诗中就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
前两句重在写形,后两句重在写神,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伶俐的山村小孩形象 。
诗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也跃然纸上 。
有的诗中写形象的词语并不明显,就需要我们去深思挖掘出描写人物形象的“隐性”词语 。
如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
”解读这首诗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表现动作神态的词语,如首句中的“逐”,就刻画出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的形象 。
次句中的“立”字,勾勒出诗人在春风中、夕阳里欣赏美景的姿态 。
其次也要善于抓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如第三局中“最爱”,则是直抒胸臆,把是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中的悠闲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
通过解析这些信息,我们对这首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除了正面描写外,古诗中还常用侧面描写,如衬托、烘托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
在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诗人就借童子的回答,借助苍松、深山、白云的景物描写,把隐者的超凡脱俗、品行高洁的形象烘托了出来 。
若用“‘花’下问童子”,则形象大跌了 。
在柳宗元的《江雪》中,创设了这样一个环境: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寥廓寒江,一叶扁舟 。
作者借助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塑造了一个形体孤寂却又卓然独立的老渔翁形象 。
这正寄寓了柳宗元革新失败后不屈又孤愤,渴望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
此手法在托物言志诗中也常见 。
如陈维崧的《醉落魄?咏鹰》的开头三句:“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 。
”诗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天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借以表达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
除了掌握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之外,要想准确的写出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还应积累一些常见形象的术语 。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如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孤寂落寞、愁苦幽怨、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等 。
这样才能避免赏析诗歌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尴尬 。
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