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放风筝》教学反思如何写?( 三 )


(6)师:是呀,这是一种怎样的自由自在呀!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快活呀!带着我们各自的感受,都来读读这句,指名2人 。全班齐读 。大屏重点词变红 。
【如果有学生说到翩翩飞舞,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吗?板书:做动
作 在朗读中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将有助于我们表达自己的感情 。试试 。做动作读】
2、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融入自己的感受说这一部分内容 。
师:同学们平时一定也很喜欢放风筝,如果老师让你把放风筝的过程写下来,你也可以仿照这段内容,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试试 。大屏出示填空指名1人,全班齐说 。
3、师小结: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了,希望今后用这种方法多多积累,为我们写作文打基础 。
(设计思路:因为学生最熟悉的是放风筝,所以我选择从他们最熟悉的环节入手,拉近距离,同时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既尊重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又巧妙地为指导朗读打下基础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又在适当的时机创设情境,通过抓重点词并理解,加深学生对句子的感悟,从而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
课后反思:正如事先设计的那样,学生很轻松就找到了重点词,并初步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感悟、朗读,环节紧凑,一气呵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同时最后一个环节“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融入自己的感受根据大屏提示说这一部分内容”扎实有效,巧妙地让学生积累,并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举两得,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存在的不足是这部分内容其实应该是课文的重点,应该花更多的气力,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童年放风筝的快乐,正所谓“快乐越多,失望越大”,这样才能使下一个环节“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水到渠成 。
改进措施:在指导朗读创设情境上,老师自身应该再投入些,忘我些,不要单纯为了拉环节,真正让学生体会放风筝的快乐,真正地入情入境,感受会更深,效果会更好 。)
三、学习“找风筝” 。
1、引读第三自然段前半部分,由放风筝过渡到找风筝 。
师:放风筝这是太快活了,指大屏切换到第四自然段 引读:
从早晨玩到-----,我们还是------,牵着风筝------- 。风筝-------,似乎飞到了-------- 。
忽然--------,线--------- 。风筝----------,便----------- 。
1、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指名3人)
2、那作者呢?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3、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式理解的?
提示:理解词语的方式很多,要选最恰当的方式 。
5、师:你能通过读,让人感受到这份着急,担心吗?大屏出示这句话,指名2人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