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的古诗词( 五 )


唐韩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宋·王安石《元日》 春色恼人眠不得 , 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唐贺知章《咏柳》 满园春色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杨柳不遮春色断 , 一枝红杏出墙头宋·陆游《马上作》 绿杨烟外晓寒轻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宋祁《玉楼春》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关于乡的古诗词】

唐·白居易《忆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风 , 风雨晴时春已空宋·陆游《豆叶黄》 细听春山杜宇啼 , 一声声是送行诗宋·辛弃疾《浣溪沙》 春阴垂野草青青 , 时有幽花一树明 。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唐王维《春晓》 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宋·姜夔《扬州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南唐李煜《虞美人》 等闲识得东风面 , 万紫千红总是春 。
宋·朱熹《春日...
关于古诗的来源古诗古诗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 , 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
古 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 ,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 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导入物理概念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 , 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物理概念 , 这样可谓是水到渠成 。
例如 , 讲授分子运动论的概念时 , 可引用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知雪 , 为有暗香来. 在问学生为什么会有“暗香来”后 , 学生会引起浓厚的兴趣 , 稍作讨论 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 再如 , 讲授相对运动、参照物的知识前可引用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 道中》: 飞花两岸照晚虹 ,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 不知云与我俱东. 后两句可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来解释 , 因为船与云运动速度相同 , 以船为 参照物 , 云是静止的 , 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 更上—层楼.”为例 , 要学生指出白日依山尽的参照物 , 黄河入海流的参照物 。
一些古诗词通俗易懂 , 读来朗朗上口 , 脍炙人口、生动形象而有趣 , 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 , 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 , 课堂气氛活跃 , 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利用古诗词帮助理解记忆概念 物理概念繁多且表述严密 , 有相当多的概念不太好理解 , 学生因对物理 概念理解困难故而对物理望而生畏.若借助于对相关古诗词的分析 , 可使 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中的概念 , 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逐渐接受和理解物理概念 。
例如 , 分析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时 , 可引 用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以及《敕勒歌》 “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以及《秋歌》“秋风入窗里 , 罗帐起飘扬.”这些古诗词词义浅显 , 学生易理解 , 理解了古诗词含义的同时亦即理解了相应的物理概念. 再如讲授平面镜成象特点时引入高骈的《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 ,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 满架蔷薇一院香. 也可引入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样可加深对平面镜成象特点的理解 , 同时也是对平面镜成象特点在自 然界中存在的涉及 , 可拓宽学生视野 ,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
又如 , 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 , 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 在空中的原因 , 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介绍给学生. 只凭风力健 , 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 , 青云有路通. 同时进行受力分析 , 讲清其道理 , 效果很好.而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时 , 用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重重迭迭上遥台 ,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 又教明月送将来. 三 利用古诗词深化和应用物理概念 学牛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是靠死记硬背 , 不是靠生吞活剥 , 而是靠深刻 理解 , 靠有机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