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意象与意境鉴赏诗词( 二 )


如何辨析诗词意象,把握诗词意境?具体而言 , 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抓景物特点 , 探知诗人的感情 。
看画面形、色、动、静 ,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 , 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
读一首诗 , 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 , 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 , 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
一般而言 , 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 , 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 , 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 , 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
2.析意境 , 探知诗人的感情 。
在意境的创设上 , 画面或雄浑壮丽 , 如“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 , 如“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 , 如“野旷天底树 , 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 , 如“渡头余落日 , 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 , 如“千嶂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 ,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3.透过表面意义 , 挖掘深层含义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 , 含蓄不露 , 富有哲理 , 在表面意义之下 , 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 , 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 , 水流急 , 船行快 , 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
如何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意象一、在对古代诗词的鉴赏中 ,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
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 , 是主观之象 , 是可以感知的 , 实在的 , 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 , 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 , 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 是一种氛围 。
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 , 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 , 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 。
二、意象与意境的联系表现在: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 , 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 , 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 。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
就是说 , 没有意象 , 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 , 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 , 没有灵魂 。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表现在:1.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 , 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
2.意象是实有的存在 , 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 。
3.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 , 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
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 , 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 。
诗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详细)表现在物与志、景与情、事与理、人与意的辨证关系 , 意从象出 , 无意之象似乎魂无以附托 。
因此、可见的 , 诗有没有诗味就表现在这点上、抽象的 , 表现在藏与露、虚与实、跳与联的辨证关系 , 特别是诗歌所追求的审美目标 , 是主观的、不可见的 。
意象不是意境 , 但与意境有密切的关系 。
这种能引发读者想像并使读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的艺术境界是历代诗人所追求的、生动的 , 是整首诗歌的整体画面、完整形象的表现 。
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艺术境界的“细胞” , 是意境的“零部件” , 是意境创造的基础 。
怎样创造这种神秘美妙而又有无穷魅力的意境呢、角度不同 , 意象之辩证关系可以理解为物与志、景与情、事与理、人与意的辩证关系 , 是我国传统的文艺鉴赏中所极为重视的一个审美课题、形式上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才能创造出诗歌思想意义与艺术形象高度合一的艺术境界——意境 。
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 , 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 。
意境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 , 是形神情理和谐的溶合;从形式上说、弹孔、血、黎明……可称“象” , 意为这些外物组合 , 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 这便是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