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意象与意境鉴赏诗词( 六 )


到了清末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集其大成 。
王国维说:“境 , 非独谓景物也 , 喜怒哀乐 , 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
故能写真景物 , 真感情者 , 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
”“文章之妙 , 亦一言以蔽之 , 曰:有意境而已矣 。
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 , 写景则在人耳目 , 述事则如其口出 。
”当代文艺理论家宗白华说: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 。
”概括起来 , 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种艺术境界 。
意境与意象的关系 , 根据童庆炳的界定 , 我们可以看到:首先 , 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 , 是主观之象 , 是可以感知的 , 实在的 , 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 , 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 , 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 是一种氛围 。
其次 ,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 ,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
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 即形象思维 。
这就是说 , 在文学创作中 , 总是意象在先 , 意境在后 。
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 , 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
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 , 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 , 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 。
同时 , 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 , 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 , 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 。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
就是说 , 没有意象 , 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 , 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 , 没有灵魂 。
它们的区别在于:第一 , 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 , 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
可以举例说明: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 , 轻烟老树寒鸦 , 一点飞鸥影下 。
青山绿水 , 白草绿叶黄花 。
”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 , 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 , 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 , 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 , 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 , 缺乏意境 , 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
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 , 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 , 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 , 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
第二 , 意象是实有的存在 , 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 。
比如海子的《日记》 , 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 。
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 , 就是:德令哈(地名)、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 。
然而 , 作者通过这些意象 , 一一组合起来 , 表达了对“姐姐”的思念 。
请看原诗:“姐姐 , 今夜我在德令哈 , 夜色笼罩 。
姐姐 , 我今夜只有戈壁 。
草原尽头 , 我两手空空 。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
姐姐 , 今夜我在德令哈 ,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
德令哈......今夜 , 这是唯一的 , 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 , 最后的 , 草原 。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 让胜利的胜利 。
今夜清稞只属于她自己 。
一切都在生长 。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
姐姐 ,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 我只想你 。
”从海子的这首诗 , 我们可以看出 , 意象的实在性;同时也可看出 , 意境的韵味 , 那是一个被虚化了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