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郁结不得解的诗词( 二 )


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 , 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
熙宁四年(1071) ,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 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 , 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 , 先是通判杭州 , 三年后又移知密州 。
仕途坎坷 , 遭际不幸 , 转徙外地 , 艰辛备尝 。
可以说 , 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 , 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
作此词时 , 苏轼年仅四十 , 说“鬓如霜”不无夸张 , 但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 。
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 , 下片即转入写梦 。
因“思”而成“梦” , 先写所“思”后写所“梦” , 自然成章 。
“思”是“梦”的基础 , “梦”是“思”的幻化 。
上片词意虽不涉梦 , 但写“思”即是写“梦” , 仍然切合“记梦”的题意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笔墨轻巧地一转 , 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写梦 。
“梦”是“幽梦” , 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 。
“忽还乡”的“忽”字也值得玩味 。
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 , 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 。
“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 , 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易 。
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 , 想望殷切而不可得 , 现在倏忽之间就变成了事实 , 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唯其太快太容易了 , 便依稀透露出这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 。
入梦是轻快的 , 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 。
仔细吟咏 , 不难体味出隐含其间的亦喜亦悲的复杂感情 。
“小轩窗 , 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 , 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 。
往时 , 不知有过多少次 , 爱妻在小轩中临窗梳妆 , 诗人一旁怀着愉悦的心情观看、欣赏 , 或许还指点评说呢 。
诗人抓住了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 , 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
“相顾无言 , 唯有泪千行”十年死别 , 思念至苦 , 一旦相见 , 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 , 你看着我 , 我看着你 , 泪流满面 , ...
描写心情高兴的诗句展开全部 1、《登科后》[ 唐 ] 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 , 今朝放荡思无涯 。
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 。
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 , 今朝金榜题名 , 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 , 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 , 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 , 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 , 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
译文剑门关外 , 喜讯忽传 , 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
高兴之余 , 泪满衣裳 。
回望妻子儿女 , 也已一扫愁云 , 随手卷起书 , 全家欣喜若狂 。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 , 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 , 就从巴峡穿过巫峡 , 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
3、《春日偶成》[ 宋 ] 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 , 傍花随柳过前川 。
时人不识余心乐 , 将谓偷闲学少年 。
译文淡淡的云在天上飘 , 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 , 此时此刻已近正午 , 我穿行于花丛之中 , 沿着绿柳 ,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
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 , 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 , 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
4、《游山西村》[ 宋 ]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叩门 。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 , 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