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郁结不得解的诗词( 三 )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 , 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 , 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 , 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
5、《早发白帝城》[ 唐 ]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译文清晨 , 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 , 船行只一日时间 。
两岸猿声 , 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 , 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
...
思恋亡夫的诗词展开全部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唯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 , 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 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
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
”乙卯即熙宁八年 。
题为记梦 , 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
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 , 二人恩爱和睦 , 感情笃厚 。
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 , 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 , 先葬于汴京西郊 , 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 。
这首词即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
全词感情深挚 , 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
上片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 。
“十年生死两茫茫” , 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 , 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 , 为全词定下了主调 , 凄哀至极 。
王弗病故至苏轼作此词时恰为十年 。
十年 , 在短促的人生中 , 是一段漫长的途程 。
然而 , 岁月的流逝 , 生活的变迁 , 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 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 , 而且思念之情 , 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 。
怀想至切 , 却生死相隔 , 不得一见 。
“茫茫”二字 , 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
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着一“两”字 。
“两茫茫” , 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 , 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 。
读此一句 , 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 , 我日夜思念你 , 杳无音讯;你呢 , 也日夜思念我 , 同样音讯杳无 。
生者和死者 , 一样情思 , 一样哀绪 。
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 , 虽系虚空悬想 , 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 , 死后刻骨相思之切 , 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
“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 , 凄婉、沉痛 , 直笼罩全篇 。

【心情郁结不得解的诗词】

“不思量 , 自难忘”哀思万缕 , 盘结于心 , 解不开 , 亦拂不去 , 深沉绵邈 。
不去想它 , 却又实难忘怀 。
在生活中 , 有时会出现某种缠绕心间、摆脱不掉的思绪 , 这种体会几乎人人都有 。
这里 , 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 , 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亡妻之坟在眉州 , 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 。
千里之外 , 没有自己相伴身边 , 想见得她一人独卧泉下 , 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
“无处话凄凉”一句 , 说者多解释为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 , 因而产生的满怀悲情愁绪 , 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 。
寻索下句词意 , 这种解释自然是不错的 。
但又还不够 。
此句从“千里孤坟”而来 , 自应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
这两句直承开首“两茫茫”句意 , 同样是将无知作有知写 , 是概括了生者与死者两个方面的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揣其语气 , 这三句便是诗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 , 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 , 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