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郁结不得解的诗词( 四 )


死生异路 , 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 , 设想其重逢 , 所以用了一个“纵使” 。
“纵使”表让步 , 其效果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 , 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 , 这比之不能相逢 , 更加使人不堪 。
“尘满面 , 鬓如霜” , 寥寥数字 , 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 , 风尘满面 , 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 , 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
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 , 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
熙宁四年(1071) ,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 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 , 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 , 先是通判杭州 , 三年后又移知密州 。
仕途坎坷 , 遭际不幸 , 转徙外地 , 艰辛备尝 。
可以说 , 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 , 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
作此词时 , 苏轼年仅四十 , 说“鬓如霜”不无夸张 , 但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 。
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 , 下片即转入写梦 。
因“思”而成“梦” , 先写所“思”后写所“梦” , 自然成章 。
“思”是“梦”的基础 , “梦”是“思”的幻化 。
上片词意虽不涉梦 , 但写“思”即是写“梦” , 仍然切合“记梦”的题意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笔墨轻巧地一转 , 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写梦 。
“梦”是“幽梦” , 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 。
“忽还乡”的“忽”字也值得玩味 。
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 , 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 。
“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 , 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易 。
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 , 想望殷切而不可得 , 现在倏忽之间就变成了事实 , 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唯其太快太容易了 , 便依稀透露出这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 。
入梦是轻快的 , 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 。
仔细吟咏 , 不难体味出隐含其间的亦喜亦悲的复杂感情 。
“小轩窗 , 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 , 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 。
往时 , 不知有过多少次 , 爱妻在小轩中临窗梳妆 , 诗人一旁怀着愉悦的心情观看、欣赏 , 或许还指点评说呢 。
诗人抓住了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 , 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
“相顾无言 , 唯有泪千行”十年死别 , 思念至苦 , 一旦相见 , 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 , 你看着我 , 我看着你 , 泪流满面 , 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无言...
有关酒的诗句和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1.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 从表面上看 , 诗人好像真能自得其乐 , 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
诗 ,  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 , 可是还不止于此 , 甚至连今后的岁月 , 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 。
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 。
….  , 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 , 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
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 , 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 。
所以诗人只能举杯销愁 , 在日渐增长的愁意中不能自拔 。
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 , 忧愤之烈 , 心绪之乱 。
.参考资料:选自李白 , 月下独酌 , 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 , 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 , 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 , 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 , 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邈云汉 。
解为:准备一壶美酒 , 摆在花丛之间 ,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 , 孤独一人 。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 低头窥见身影 , 共饮已有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