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诗词(12)


苦调凄金石 ,  清音入杳冥 。
苍梧来怨慕 ,  白芷动芳馨 。
流水传湘浦 ,  悲风过洞庭 。
曲终人不见 ,  江上数峰青 。
从诗题“省试”可以看出 , 这是一首试帖诗 。
“湘灵鼓瑟”这个题目 , 是从《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 令海若舞冯夷”句中摘出来的 。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 , 赞扬湘灵善于鼓瑟 , 那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萦绕耳边 。
在试帖诗里 , 这叫做概括题旨 。
湘水女神鼓瑟 , 曲声留粒?谑鞘?苏箍?胂蟮挠鹨恚?樗孀畔衫郑??蹬绦?D巧???嵌嗝炊?诵南液牵∷?紫任??嗣?蟹胍牡乃?瘢?顾?滩蛔≡谒?咸?鹞枥础F涫担?胍牟⒚挥姓嬲???诿烂畹睦稚?幸?氐陌г蛊嗫嗟那楦校?庵只段枋峭饺坏摹5?切?俺?汀笔嵌?孟媪榈男囊獾模?獾比话?ê捍?募忠辏?屠??槐嶷啬闲卸???嫠?娜耍??翘?秸庋?г沟睦稚??醪桓械绞?帜压?兀? 你听 , 那曲调深沉哀婉 , 即使坚如金石也为之感到悲凄;而它的清亢响亮 , 可以传到那无穷无尽的苍穹中去 。
如此优美而哀怨的乐声传到苍梧之野 , 一定把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都惊动了 , 他也许会赶到湘水上空来侧耳倾听吧!那馨香的芳草——白芷 , 竟会受到感动 , 越发吐出它的芳香来 。
乐声在水面上飘扬 , 广大的湘江两岸都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 。
寥阔的湘水上空 , 都回荡着哀怨的乐音 , 它汇成一股悲风 , 飞过了八百里洞庭湖 。
中间这四韵 , 共是八句 , 诗人凭借惊人的想象力 , 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 。
这就使诗避免了呆板的叙述 , 显得瑰丽多姿 , 生动形象 。
然而更妙的还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 , 江上数峰青 。
”上文紧扣题目 , 反复渲染 , 已经把湘灵鼓瑟描写得淋漓尽致了 。
倾听妙曲 , 想见伊人 , 于是诗人笔锋一转 , 直指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终人不见” , 只闻其声 , 不见伊人 , 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 , 真可说是神来之笔 。
而更具神韵的是 , “人不见”以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 。
这五个字之所以下得好 , 是因为由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 , 绚丽多彩的世界 , 一瞬间都烟消云散 , 让人回到了现实世界 。
这个现实世界还是湘江 , 还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 。
只是 , 一江如带 , 数峰似染 , 景色如此恬静 , 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 。
试帖诗有种种限制 , 往往束缚了士人的才思 。
钱起却不然 , 在此诗中 , 他驰骋想象 , 上天入地 , 如入无人之境 。
无形的乐声 , 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表现 , 成为一种看得见 , 听得到 , 感觉得着的东西 。
最后突然收结 , 神思绵绵 , 更耐人寻绎 。
大中十二年(858) , 举行进士考试 , 唐宣宗问考官李藩:试帖诗如有重复的字能否录取?李藩答道:昔年钱起试《湘灵鼓瑟》就有重复的字 , 偶然也可破例吧 。
大中十二年离钱起考试的天宝十载 , 已经百年 , 钱起此诗仍是公认的试帖诗的范本 。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①不足夸 ,  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
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 。
【注释】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
②放荡:自由自在 , 无所拘束 。
【赏析】 孟郊46岁那年进士及第 , 他按捺不住自己得意喜悦的心情 , 写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
诗人两次落第 , 这次竟然高中 , 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 , 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
所以 , 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 , 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 , 今朝金榜题名 , 终于扬眉吐气 , 自由自在 , 真是说不尽的畅快 。
“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