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诗词( 二 )


“但”字承上转折  , 御沟题诗的红叶已不见了 , 只有斜阳临照和冷枫上的红叶依旧。
从“ 秋苑”到“醉舞”烘托出一种凄凉境界 。
以“ 凄凉 ”二字包领 , 表现了万分无可奈何的情绪 。
红叶即是枫叶 。
在这首咏红叶词中 , 词人抒发对秋天枫叶的自我感受 。
随心想象 , 因而写得是一片怜爱哀惋情绪。
词为赏红叶而写  , 所以意在为红叶传神 , 红叶却被赋予幽美而孤寂凄清的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 。
作者因寄所托 , 反映了自己一种心境 。
题红叶 年代:【唐】 作者:【宣宗宫人】 体裁:【五绝】 流水何太急 , 深宫尽日闲 。
殷勤谢红叶 , 好去到人间 。
注释 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人韩氏所写 。
关于这首诗 , 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
据《云溪友议》记述 , 宣宗时 , 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 , 偶然来到御沟旁 , 看见一片红叶 , 上面题有这首诗 , 就从水中取去 , 收藏在巾箱内 。
后来 , 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 。
一天 , 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 , 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 , 随水流去 , 想不到收葳在这里 。
」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 。
从诗的内容看 , 很象宫人口吻 。
它写的是一个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 。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 , 深宫尽日闲」 , 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 , 诉说深宫太闲 , 并不明写怨情 , 而怨情自见 。
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 , 有时会有流年侯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 , 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 。
这两句诗 , 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 , 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 。
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 , 好去到人间」 , 运笔更委婉含蓄 。
它妙在曲折传意 , 托物寄情 , 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 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 , 而用折射手法 , 从侧面下笔 , 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 。
这里 , 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
古代诗词中贺若一词有什么来历? 展开全部 忆江柳 白居易曾栽杨柳江南岸 , 一别江南两度春 。
遥忆青青江岸上 , 不知攀折是何人 。
《忆江南》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 , 最忆是杭州 。
山寺月中寻桂子 , 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 其次忆吴宫 。
吴酒一杯春竹叶 , 吴娃双舞醉芙蓉 。
早晚复相逢 。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 , 汉族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 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 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 。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 , 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 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 , 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 , 号“香山居士” 。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 , 白居易去世于洛阳 , 葬于洛阳香山 , 享年75岁 。
他去世后 , 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 , 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 , 造化无为字乐天 。
童子解吟《长恨》曲 , 胡儿能唱《琵琶》篇 。
文章已满行人耳 , 一度思卿一怆然 。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 , 谥号“文” , 世称白傅、白文公 。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 对后世颇有影响 ,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