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昆虫怎么写?( 三 )


t:昆虫的眼睛颜色 , 形状一样吗?
t:眼睛上有睫毛、眼皮吗?会眨眼睛吗?
t:眼睛的位置和我们一样吗?
t:昆虫的眼睛都是两个吗?
教师总结:昆虫的眼睛是复眼 , 不是一个单个的眼睛 , 而是许许多多的小眼组成的 , 视力特别好 , 但看东西是一格一格的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来)
四、活动结束 。

科学:昆虫怎么写?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竹节虫、螳螂等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 , 理解“保护色”“拟态”的含义 。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兴趣 , 感受动物生存的奇妙 。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动物自我保护调查表》 , 对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
2、材料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操作卡、仿真昆虫、游戏场景(大树、草地、花园) 。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拟态”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
难点:能细致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
活动过程:
1、激趣:聆听音乐《森林狂想曲》 , 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饰演小昆虫进入活动场地 。
2、幼儿交流、分享已有经验 , 了解多种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
(1)小组自由交流、讨论 。(对前期经验的回顾)
昨天 , 我们一起讨论了动物的话题 , 小朋友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关于动物怎样自我保护的书和图片 , 请向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
(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交流、观看视频资料 。(将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提升)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调查表 , 同步观看视频验证)
3、观察枯叶蝶、竹节虫 , 尺蠖 , 金花虫的图片 , 了解昆虫的保护方法 , 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作用 。
(1)幼儿自由观察图片 , 寻找其中隐藏的昆虫 。(对昆虫保护色、拟态产生初步的了解)
图片上的小昆虫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 , 请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笔来圈一圈 。
(2)集中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分析发现昆虫的体表颜色及体型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联系)
原来每幅图里都藏着一只小昆虫啊 , 你觉得谁藏的最好?谁有什么新发现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观看视频 , 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 。
小结:昆虫们为了保护自己 , 有的会把身体的颜色变的和周围环境很像 ,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保护色” 。有的不仅颜色像 , 连样子也像 , 这种方法更高明 , 我们叫它“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