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音律( 五 )


诗词中的押韵怎么理解?任何文学体裁都是有其特点以及写作规范的 , 中国的古代文学更是如此 。
例如骈文、赋或者科举中的八股文、应试诗等等 , 都有它们各自的写作规范和要求 。
这里宋词不谈 , 作为诗 , 包括古体诗以及近体诗 , 虽然其中也有详细的分类 , 但是总体上而言 , 诗(这里特指古诗 , 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 现代的自由体诗、散文诗除外!)最基本的、共同的写作规范就是押韵 。
不同类型的诗可能押韵的要求不一样 , 但是都是必须押韵的 。
有人可能说 , 未必古诗都押韵吧 , 《诗经》里面的诗就没有押韵!《诗经》里面的诗当然也是押韵的 , 现在觉得不押韵 , 那是因为文字的发音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无法复原了 。
有人可能说 , 我写诗就是不按照格律 , 不想押韵 , 否则会干扰我的表达 。
其实 , 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 原因很多 。
我只说一个 , 写诗不押韵 ,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 就好像一个足球运动员跟裁判说:你不能判我越位 , 因为会影响我进球的!我想谁要是真的这么说 , 可能会被裁判红牌罚下场的 , 因为他不认同这项运动的共同规则 , 那么就无法和其他人一起参与了 。
诗 ,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有它的写作规范的 , 如果不按照这个规范进行诗的创作 , 那么你创作出来的就不是诗 。
虽然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也有偶尔变通的地方 , 甚至个别大家也曾经出现过格律上的错误 ,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 , 古代诗人都是严格按照诗的写作规范进行创作的 。
大家都知道 , 中国古代诗人以及他们遗留下来的作品都是数量极大的 , 除了他们那个时代没有的事物之外 , 我相信现代人能够从古代诗词中找到针对任何一种自然风貌、人情世故、心绪愁肠等等的描述 。
问题在于用同样的写作规范 , 前人可以写尽人间事物 , 我们却说不行了 , “这样会干扰我的表达” , 那么这是写作规范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呢?诗歌作为一种脍炙人口的艺术形式 , 那么就有它自己的艺术美 。
个人认为 , 诗歌的艺术美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
1、文字美 , 诗词通过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 , 如何用准确、生动的字词表达出作者的意思 , 这是诗歌写作中最基本的功夫 , 也就是炼字、炼句 , 也是诗歌文字美的基本体现 , 杜甫《月》:四更山吐月 , 残夜水明楼 。
这里的“吐”、“明” , 不但准确描述出了当时的景物 , 深深体会一下 , 就可以领悟到“吐”、“明”静中有动 , 动中有静 , 动静结合 , 无比生动 , 真是炼字之及至 , 千古之绝唱;2、意境美 , 诗歌的意境也是诗歌的内涵所在 , 一首好诗所表达的意境不但明确、深邃而且使读者可以回味无穷 , 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
3、音律美 , 诗也被称作诗歌 , 可见诗与歌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
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 , 有不少诗可以用于吟唱的 ,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所做的《秦王破阵乐》就是在当时的大型典礼上用于歌唱的 。
汉高祖刘邦在乡宴中即兴击筑而唱的《大风歌》 , 项羽在垓下被围时所唱的《垓下歌》也是如此 , 当然并不是每首诗歌都适合于唱的 。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一点 , 诗不是用来看的 , 而是用来读的 , 古人称作“吟诗” 。
很多古代俗语中“诗”都是和“吟”这个动词联系在一起的 ,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 不会作诗也会吟” , “吟诗作画”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诗歌为什么要读出来?这就是因为诗歌本身的音律美 , 特别是格律诗 , 不发声是体会不出来的 , 所以我建议各位作者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读 , 同时在鉴赏他人的作品时也要读 , 否则诗词的美平白失去了三分之一 。
诗词为什么要押韵呢?因为押韵的文字不但顺口易记 , 而且好听!举一个现代口语中的例子 , 一个新员工刚到公司和老员工打招呼 , 可以说“我是新来的 , 请多多关照” , 也可以说“新来乍到 , 请多多关照” , 两种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 但是明显后者说起来更加顺口 , 听起来也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