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赞美耶稣诗词讲解( 十 )


由于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比罗马人低 , 甚至连自己的文字也没有 , 于是教会便成了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唯一学术权威;因为当时几乎只有教士和修士才能读书识字 , 所有的学者都是教会人士 。
正因如此 , 西欧便开始完全陷入一片黑暗的迷信时代 。
1054年 , 经过色路拉里乌斯分裂 , 基督教分化为公教(在中国称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国称东正教) 。
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 , 权力集中于教宗身上;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 教会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 。
1096年-1291年 , 天主教以维护基督教为名 , 展开了8次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 。
16世纪 , 德国、瑞士、荷兰、北欧和英国等地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 , 它产生出脱离天主教会的基督教新教教会 。
领导人物是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 , 他们建立了新教和圣公会 , 脱离了罗马天主教 。
中国所称的“基督教” , 基本上都是这个时候产生的新教 。
中国基督教历史基督宗教在中国有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 , 展示了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历史和独特意义 。
其长达1300多年的在华传播构成了基督宗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复杂图景 。
在唐朝 ,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 , 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 , 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当年一度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斯托利派(中国称景教 , 现称“东方亚述教会”) , 后来在唐朝会昌五年(845年)被禁止传播 。
元朝时基督教(景教和罗马公教)又再次传入中国 , 称为“也利可温”(蒙古语“有福缘的人”) , 元朝灭亡后又中断了 。
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 , 天主教耶稣会派来利玛窦 , 他被允许在广东肇庆定居并传教 , 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立足 。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 , 东正教开始在中国传播 。
1807年 , 新教派遣马礼逊来华传教 , 新教也开始在中国传播 。
鸦片战争以后 , 基督教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迅速发展 。
1843年 , 洪秀全歪解基督教的教义 , 自称是耶稣的弟弟 , 建立“拜上帝会” , 后来建立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 。
就基督宗教四传中国的历史而言 , 在前两次传播过程中 , 作为西方基督宗教近代历史上宗教改革运动之产物的基督教(新教)尚不存在;而基督宗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则以天主教各修会为主 , 特别是耶稣会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 。
但在基督宗教第三次入华传播的历史过程中 , 宗教改革运动后发展起来的基督教亦开始来华传教 , 在中国沿海各省留下痕迹并产生影响 。
基督宗教第四次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鸦片战争之后 , 这次传播亦使基督教大量涌入中国 , 并真正获得其立足和发展 , 成为基督宗教在华的三大教派之一 。
基督宗教第一次来华传播为唐朝时“景教”的传入 。
在此之前有关基督宗教入华的情况仅为传说 , 包括认为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多马曾于公元52年从亚历山大城出发、经海路到印度和中国传教 , 认为东汉时期曾有两位东方教会人士以养蚕织丝技术之研习为名到中国传教 , 以及认为公元3世纪末已有传教士来“赛里斯”(丝国)传教等说法 。
但这些说法迄今仍无任何历史根据和可靠资料来对之确证 。
基督宗教第二次来华传播为元朝的“也里可温”的发展 。
“也里可温”亦称也里可温教 , 是元朝时蒙古人对来华基督宗教及其信徒的统称 。
“也里可温”一般被理解为蒙古语“有福缘之人”的音译 , 亦有人认为乃意指“上帝教”、“信奉上帝之人”或“奉福音教人” 。
“也里可温”作为基督宗教在中国的第二次传播 , 一方面为景教在元朝的复兴 , 另一方面则指罗马天主教首次到中国来传教 。
从景教在元朝的复兴来看 , “也里可温当即景教之维绪” 。
唐武宗“灭教”之后 , 景教在中国内地虽然已不复存在 , 却仍在一些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中留存 。
随着元朝的建立 , 景教重新传入内地 , 在许多地区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