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词的意境特点( 四 )


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
杨炯《王勃集序》曰:“(龙朔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
”在他们的诗中已出现壮大、慷慨的作品 。
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
”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词旨华丽,固缘陈、梁之迹,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 。
”认为既有宫体诗华靡的一面,又有风骨 。
他们努力开拓诗歌境界,能够运用比较畅达的气势来去感驾文辞,将六朝的骈俪转化为流丽矫健 。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2. 盛唐 (712 -- 675):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 。
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了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 李白和杜甫 。
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的诗人 。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上李邕》)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2)、表现新的体验 。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 。
如边塞诗 。
3)、大眼光、大格局 。
初唐诗歌精细,盛唐诗歌阔大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 。
(李白《将进酒》)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
(李白)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4)、寒士阶层大量地走向诗坛 。
3. 中唐 (766 -- 835):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
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 。
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
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 。
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 。
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
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
3)、多元化 。
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 。
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
4. 晚唐 (836 -- 906):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
晚唐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很浓 。
叶燮《原诗?外篇》: 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 。
……盛唐之诗,春花也,……晚唐之诗,秋花也 。
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美乎? 余恕诚《唐诗风貌》把晚唐诗歌分为两大群体:一是穷士诗人,以贾岛、姚合、孟郊为代表,包括皮日休、陆龟蒙 。
风貌特点:收敛境界缩小、淡冷淡泊冷清的心理、着意写诗用心思 。
二是绮艳诗人,以“小李杜”、温庭筠为代表 。
风貌特点:悲怆、绮丽、委婉 。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三人为代表 。
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2757首,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前后两个五十年 。
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2) 。
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