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词的意境特点( 六 )


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 。
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
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 。
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
一部分盛唐诗,较充分地反映了唐帝国强盛期的时代面貌,但盛唐气象和盛唐时代面貌不是一回事 。
文学史上的盛唐,指唐玄宗、肃宗两朝,约五十年 。
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国势开始衰落,中经安史之乱,更是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但以杜甫为代表的盛唐后期诗,仍然富有雄浑的特征 。
举例来说,杜甫的《望岳》诗写于盛唐前期,固然表现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 。
他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写于安史之乱前夕,表现了唐帝国岌岌可危的形势和诗人的忧心忡忡,却仍然气象雄浑 。
杜甫晚年所写的《登楼》《登高》两首七律,表现唐朝受外族侵凌的衰败局面和诗人的迟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壮阔大 。
此类的例子尚多 。
杜甫晚年的这类诗篇,往往被明清诗论家誉为表现盛唐气象的佳作 。
李白晚年在安史之乱后所写的不少诗篇,也具有雄浑风貌 。
盛唐后期,时代面貌大变,但李、杜等人在前期所形成的心态没有消失,所追求的明朗刚健诗风也没有消失,所以仍能写出不少雄浑的诗篇 。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
诗人与诗心 八十多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一个伟大的教育理念:“以美育代宗教” 。
《大学诗词写作教程》是一门讲写作实践的课程,但其本质是美育 。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能掌握旧体诗词的平仄、格律、章法,更进而对中国古人高雅的审美旨趣有一通盘之了解,而最终能够传承中国古代士大夫高贵的人文精神 。
我国文学导源于《诗》三百零五篇 。
当春秋之时,赋诗言志之事盛行于朝聘盟会之间,贵族子弟皆以《诗》为必修之课程 。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即此之谓也 。
《诗》中《雅》、《颂》之部,除少数篇什作用有别,其余多为朝廷郊庙乐歌之词,自古迄今未有异论,而国风一百六十篇,论者颇有以为皆出自民间 。
实则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早有《〈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 一文,证明《国风》一半以上为统治阶级之诗 。
而那些不能明确证明为统治阶级所作的诗,依理推之,也当是贵族所作,或经贵族整理,盖民间歌谣自古即今,其形式莫不简单,措词莫不直率,而又不忌鄙俗,如钟敬文先生所引客家山歌: 门前河水绿飘飘,阿哥戒赌莫戒嫖 。
说着戒赌妹欢喜,说着戒嫖妹也恼 。
即春秋当时来自民间之歌谣,如 既定尔娄猪,曷归吾艾豭 亦与《诗》三百篇大异其趣 。
故知《诗》三百篇,贵族之文学也 。
...
谈谈唐代诗人以及他们诗歌的特点??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
1. 初唐 (618 -- 712):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沈?期、宋之问、陈子昂 。
1)诗境上:歌行在卢骆手里“从宫廷走到市井”(卢照邻《长安古意》);五律在王杨手里“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杨炯《从军行》) 。
(2)重视声律; (3)讲求骨气:如《从军行》慷慨豪迈;《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酸之态,爽朗超脱;《在狱咏蝉》有寄托 。
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
杨炯《王勃集序》曰:“(龙朔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
”在他们的诗中已出现壮大、慷慨的作品 。
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
”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词旨华丽,固缘陈、梁之迹,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 。
”认为既有宫体诗华靡的一面,又有风骨 。
他们努力开拓诗歌境界,能够运用比较畅达的气势来去感驾文辞,将六朝的骈俪转化为流丽矫健 。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2. 盛唐 (712 -- 675):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