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诗词格律在线检测( 三 )


附加讲个小故事,很能说明平仄声的问题: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 。
”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
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
其实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 。
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 。
比如“乙、亿、邑”,它们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部,可在普通话读来却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能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
光是平仄音就说这么多,其实,如果手里有一本韵书就是最方便的事情了,许多字的平仄音在吃不准的时候,就可以翻查 。
过去我比较喜欢使用“平水韵”,而现在只喜欢在书店里购买的《诗韵新编》,在本书被称为“新韵”,而新韵就是改良后的古典诗词的韵书 。
如果到一些比较大的书店里去,应该可以找到这类书卖 。
(三联书店里就有这些书籍) 。
附:《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
书本定价10.60元二、关于韵的几个概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实,一个字如果出现在诗行中,它的平仄音可以称为律,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律”,一个字在韵脚处才叫“诗韵”,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韵” 。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
甚至连民歌都会押韵 。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 。
一般人在写古典诗词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习惯不按格律平仄去写诗词,他们在格律上的使用,习惯按普通话发音确定,所以,出律与否不提了,本就没有按格律写作,但是,韵却很可能出现错误,我固执的认为,一首古典诗词,它能错律但绝不能错韵,否则就完全谈不上古典而属于现代诗歌,甚至属顺口溜了 。
另一部分朋友喜欢按格律写诗词,参照的韵部多为“平水韵”或者是“声律启蒙”里的规定,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尽管已有不少人呼吁以普通话发音去确定一首诗词韵声部,但是,这些呼吁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或认可,所以,如果想使自己的诗词在韵上不出现错误,还是要使用古人为我们写出的这些规定 。
牵扯到韵的使用问题其实不多,除了用字可按韵书规定外,再就是把几个必须掌握的概念弄明白就可以了 。
总结归纳一下与韵有关的定义,也算是名词解释吧:1、通韵:古体诗写作时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
2、窄韵:某韵部的字数很少 。
(宽韵与窄韵意思相反,略去不提)3、出韵:应该按词谱规定用韵时,诗词里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叫做出韵 。
4、和韵:在唱和别人诗词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作诗叫和韵 。
5、次韵:也称“步韵”,既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且前后秩序都必须相同 。
6、用韵:既使用别人原诗中相同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
7、依韵:既用与原诗词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
8、抱韵:既首句与末句押韵,第二句与道第二句押韵,以此类推向中环抱的押韵方式 。
9、偶韵:既逢偶句才押韵10、随韵:既一呼一应进行转换的押韵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韵,下句随押 。
11、排韵:既从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种韵 。
三、对仗:“对仗”如果细说,不如买本书自己细看,主要是内容实在太多了 。
记得当初我看见“对仗”这个词的学习资料居然有那么多的时候,吃惊极了 。
总以为掌握基本知识就够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了解 。
在对仗的每部分里,又分出各小部分,枝枝叉叉难以在这里归纳全面,所以,只能拣一些易记、多用的知识作为笔记内容,再深的知识,就必须看书了 。
诗词中的对偶,就叫做“对仗” 。
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便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由 。
一般讲的对偶,指的是上下两句的相对 。
...
《诗词格律知识大全》 说明:1、平仄分类依据:古声按《平水韵》,今声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