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书笔记如何写?( 六 )
古人有言 , 偏听则暗 。读这本书 , 同需要我们的思想 。例如 , 先生对王圆篆的评价 , 至少在我眼里 , 是有失偏颇的 。固然所谓功过之事皆为后人评价前人所用 , 而我们真正理解一个人 , 还是应该立足于他的时代 , 他的视角 。如此 , 便少了不少的偏见 。一位逃难的道士 , 自己守着佛教洞窟 , 化缘来的钱财自己分文未取 , 全部投入洞窟清理之中 。他偶然发现如山的佛教经书 , 多次上报朝廷 , 深陷战火的清廷无暇顾及 。此时他将经文托付给据称远道而来的取经者 , 何错之有?他确实涂改了壁画 , 画上了玄奘西行的新作 , 可他怎么可能认识到一个连上报朝廷都渺无音讯的洞窟的艺术价值?令人唏嘘的是 , 连“大唐圣僧的后人”换走千卷经书给他的二百两白银 , 他也悉数用来保护莫高窟 。可悲可叹 。这里我们不妨换个角度 。清廷之后也发现了其重要性 , 派人去拉经卷 , 一路上遭到的盗窃毁坏数不胜数 , 反而斯坦因窃去的部分在各大西方博物馆都得到了妥善保管 。若是全都留在中国 , 它们是否能全部挺过五十年的动荡 , 十年的文化浩劫呢?但在书中 , 先生将王道士描述得似中华民族的罪人 , 我想每个人心里其实自有其答案 。
抛开其余不谈 , 单论本书 , 确实值得细细玩味 。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如何写?
人有人品 , 书有书性 。为官者善深沉 , 从商者善钻营 , 平头百性太随性 。所以人品与书性往往很一致 。
作为一介草民 , 参不透官场机密 , 悟不明商业道理 , 只得随性随心 。况且本人天生苦命 , 对苦字分外亲近 。所以 , 当我一看到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 便有一种阅读的冲动 。读完后 , 我对之前《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理解:认为无非是指旅行的劳苦 , 此刻才发觉这实在过于幼稚的理解 。其实 , 苦于身无所谓苦 , 苦于心才实为苦 。作者曾感慨:“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齐 。”我以为 , 这乃是文人最大的财富 。苦涩过后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 , 对文化的理解 , 对人生的思索 , 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了 。
读完此书 , 感觉自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这部文化散文集让我感受到这正是一种苦涩的回忆 , 焦灼后的会心 , 冥思后的放松 。其中也夹杂着对青年人为文化沦丧的不满 , 同时也为中老年对于世事的无奈和老年人沧桑的惋惜 。
- 为什么要多读书,这10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 人生最后悔的两件事:读书时偷懒,赚钱时矫情
- 新年最好的活法:迷茫时读书,忙碌时运动,独处时思考
- 新年最该坚持的三件事:多读书,勤运动,早睡觉
- 读书不必破万卷
- 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开展传统文化节日教育
- 曾国藩:读书要慢,行事要拙,做人要诚
-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读后感1000字
- 方太文化读后感锦集
- 聪明人的生活方式:读书、存钱、享受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