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的诗词( 六 )


他积极奖掖后进,王安石、苏东坡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 。
欧阳修散文成就突出,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类似于中唐韩愈 。
政论文在欧阳修散文中占有很大比重 。
这类作品多是奏章,一般以说理见长,逻辑严密、中心突出,但也不乏委婉变化之妙 。
如著名作品有《朋党论》、《纵囚论》、《原弊》等 。
欧阳修曾著《新五代史》,并与宋祁合编《新唐书》,对历史的精确了解,使欧阳修的史论文也极具特色 。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其史论的名篇 。
文章以后唐庄宗李存勖沉溺逸乐、宠信乐官而致亡国的历史事实,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普遍规律,见解深刻,令人深思 。
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也极具特色 。
这类文章往往不是单纯记游、记事,而是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其人生感慨,寄托其人生理想 。
著名的如《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 。
欧阳修的辞赋类散文多为抒情小赋,如《鸣蝉赋》《秋声赋》等 。
与前此律赋不同,欧阳修这类抒情小赋,多以散文式笔调,融议论、写物,抒情于一炉,形式上更为灵活自由 。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 。
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 。
少年时曾作《六论》,文辞宏伟 。
二十岁上写的文章,曾受到欧阳修的称赏 。
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历任司法参军,集贤校理,越州通判,齐、襄、洪、福、明、毫六州太守等职,元丰五年(1082)升官中书舍人 。
在做地方官时,转徙频繁,不能久于其任,正如他在《北归》诗中写的“江海多年似转蓬”,仕途十分坎坷 。
但曾巩为官清廉,比较关心百姓疾苦,受到群众的称赞 。
元丰六年(1083)四月病故 。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己也以古文自负,常自比刘向 。
他的文章重议论,少抒情,以说理缜密、语言简洁著称,其作品尤以目录序一类的序跋文章,如《〈战国策〉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新序〉目录序》等,最为人们所称道 。
有些文章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的见解,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变革度数,受到王安石的推许 。
他的杂 记一类文章,也颇有特色 。
《宋史》说他的文章“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三一九卷) 。
其...
唐宋八大家里都有谁?他们谁的诗的诗最多?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
(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
韩愈——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 。
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gǔ)鉧(mǔ)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
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苏洵(xún)——《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水调歌头》,《浣(huàn)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
苏辙——,《栾(luán)城集》84卷,《栾(luán)城应诏集》12卷 。
曾巩(gǒng)——《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一首诗概括唐宋八大家急用,谢谢了 一 韩愈晚菊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