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的诗词( 二 )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
世称苏东坡 。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
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 。
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颍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 。
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
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 。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 。
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
曾巩(1019-1083)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 。
“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
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 。
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 。
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 。
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
概括 在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柳崛起,欣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
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
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 。
“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实用,反对骈...
唐宋八大家古诗词展开全部 唐:韩愈 柳宗元 宋: 欧阳修 苏轼 苏辙 苏洵 曾巩 王安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作者: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作者:苏辙七十馀年真一梦 。
朝来寿斝儿孙奉 。
忧患已空无复痛 。
心不动 。
此间自有千钧重 。
早岁文章供世用 。
中年禅味疑天纵 。
石塔成时无一缝 。
谁与共 。
人间天上随他送 。
《九日和韩魏公》 作者: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
《元日》 作者: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咏柳》 作者: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
唐宋八大家的古诗 千金报一餐,寂寞沙洲冷,自然白发多 。
谅知巧者劳,晴风庭面揭银杯一 韩愈晚菊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
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 。
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 。
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 。
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人皆期七十,闻见于时未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