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的诗词( 五 )


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
1.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
——《太玄论上》2.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
——《心术》3.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 。
——《心术》4.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 。
——《审敌》5.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
——《用间》6.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
——《管仲论》7.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 。
——《上韩枢密书》8.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
——《上文丞相书》五、苏轼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
1.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留侯论》2.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
——《日喻》3.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后赤壁赋》4.江流有声,断岸干尺 。
山高月小,水落石...
唐宋"八大家”写的诗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
其中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南阳邓州人 。
因河北昌黎系韩氏郡望,世称“韩昌黎” 。
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韩愈早年丧失父母,由兄嫂抚养长大成人 。
唐贞元八年(792年)考中进士,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等职 。
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 。
唐宪宗时,曾随斐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升为刑部待郎,后因直言谏书,触犯宪宗皇帝,被贬为潮州(广东潮州)刺史 。
穆宗即位,他奉诏回京,此后历任京兆尹、兵部侍郎及吏部侍郎等职 。
他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之后形式主义的骈偶文,主张写作内容充实的散体文 。
他自己身体力行,在继承秦汉古文基础上创新发展,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如《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说马》等 。
由于他的倡导,散文得到了新的繁荣和发展 。
其散文雄奇奔放,其诗内容比较广泛,力求宏伟奇崛,用字险怪,被后人称为“硬体诗”,对宋代诗文影响很大,是古代文学发展中最重要的革新家之一 。
他“文起八代之衰”,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 。
有《韩昌黎先生集》传世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 。
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 。
幼敏悟 。
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 。
贞元9年(793),进士及第 。
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 。
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 。
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 。
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 。
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
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 。
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 。
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 。
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 。
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 。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人 。
幼年丧父家贫,母亲以芦荻画地教其识字,发愤苦学,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副宰相等职,积极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 。
同时,他又是北宋古文革新群体的领导者,文章和诗词创作都很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