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牡丹的第一诗词( 六 )


今日长安已灰烬 , 忍随南国对芳枝 。
牡丹石诗 唐 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看牡丹五代·殷益拥毳对芳丛 , 由来趣不同 。
鬓从今日白 , 花是去年红 。
艳色随朝露 , 馨香逐晚风 。
何须待零落 , 然后始知空牡 丹 唐 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 , 占断城中好物华 。
疑是洛川神女作 , 千娇万态破朝霞 。
牡丹五代·裴悦数朵欲倾城 , 安同桃李荣 。
未尝贫处见 , 不似地中生 。
此物疑无价 , 当春独有名 。
游蜂与蝴蝶 , 来往自多情 。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宋苏轼今岁东风巧剪裁 ,  含情只待使君来 。
对花无语花应恨 ,  直恐明年花不开 。
题牡丹五代·卢士衡万叶红绡翦尽春 , 丹青任写不如真 。
风光九十无多日 , 维惜尊前折赠人 。
牡丹吟 宋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 , 况是期间更有王 。
四色变而成百色 , 百般颜色百般香 。
再看光福寺牡丹五代·刘兼去年曾看牡丹花 , 蛱蝶迎人傍彩霞 。
今日再游光福寺 , 春风吹我入仙家 。
当筵芬馥歌唇动 , 倚槛妖羞醉眼斜 。
来岁未朝金阙去 , 依前和露载归衙 。
胡武平遗牡丹一盘 宋 梅尧臣畴昔居洛阳 , 看尽名园花 。
临水复荫竹 , 艳色照彤霞 。
良好相与至 , 竟饮欢无涯 。
而今犹老翁 , 鬓发但未华 。
昨日到湖上 , 碧水涵蒲芽 。
此情颇已惬 , 薄宦非初嗟 。
况乃蒙见怜 , 带雨摘春葩 。
虽无向时乐 , 蕙好仍有知 。
柴司待宅牡丹五代·李中春墓栏槛有佳期 , 公子开颜乍拆时 。
翠幄密笼莺未识 , 好香难掩蝶先知 。
愿陪妓女争调乐 , 欲赏宾朋预琴尘 。
仙家变化谁能测 , 只恐洪崖是此身 。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 宋 欧阳修常忆洛阳风景媚 , 烟暖风和添酒味 。
莺啼宴席似留人 , 花出墙头如有意 。
别来已隔千山翠 , 望断危楼斜日坠 。
关心只为牡丹红 , 一片...
关于洛阳牡丹的诗词 。
牡丹 牡丹诗词: 《牡丹》唐 白居易 《牡丹芳》 唐 白居易 《西明寺牡丹》 元稹 《白牡丹》 韦庄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牡丹》五首 冯琦 《无题》 薛蕙 《春半雨寒牡丹殊无消息》 杨万里 《雨中花》 苏轼 《满庭芳》 陈瓘 《浑侍中宅牡丹》 唐 刘禹锡 《牡丹》 五代 皮日休 《咏白牡丹》 明 潘韶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惜牡丹花》二首 唐 白居易 《牡丹落后有作》 孙鲂 《牡丹》 张淮 《洛阳牡丹图》 欧阳修 《牡丹》 李孝光 《牡丹》 马氏 《次韵杨司业牡丹》二首 吴澄 《夜合花》 晁补之 《如梦令》 晁冲之 《红牡丹》 唐 王维 《黑牡丹》 明 程先贞庵 《牡丹亭》汤显祖...
唐代写牡丹的诗展开全部 盛世花魁——小品唐诗中的牡丹 “若教解语应倾城 , 任是无情也动人 。
” ——罗隐《牡丹诗》相传 , 唐明皇李隆基在太液池畔宴赏千叶白莲 , 当参加宴会的群臣对着盛开的莲花赞不绝口时 , 玄宗皇帝却指着宠妃杨玉环说:“怎如我这解语花呢!”传为一段风流韵事 , 赏玩佳话 。
唐朝诗人罗隐借其意而反用之 , 以人喻花 , 极富诗情 , 《牡丹诗》中此联成为咏牡丹的名句 , 历来脍炙人口 。
鲜花美人 , 互为比附 , 通观古今中外 , 概莫能外 。
英国大博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花是自然界最美丽的产物 。
”①花儿以其鲜艳靓丽的色彩 , 柔美多姿的形态 , 浓淡各异的馨香 , 常使人们将其与人间女子的阴柔之美联系起来 , 而这种共性美的发现和认同 , 正是人花互喻的美学基石 , 并成为世界文学中屡屡运用的描摹手法 。
然而 , 在世界历史上 , 没有哪个族群像中国古人那样 , 对于花卉的赞赏 , 并不单单满足于人花互喻的表象比拟 , 而是更进一步 , 在审美观照中 , 将花卉视为一种高级的活物 , 是内蕴生命力和灵魂的生灵;在中国历史上 , 也没有哪个时代的人们像唐人一样 , 对花卉尤其是牡丹显露出如此澎湃的激赏和热情 , 从日常生活逻辑到文学思维各个层次 , 传达着统一而鲜明的美学好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