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淇河有关的古诗词( 五 )


我们认为,挥是黄帝之孙、玄嚣青阳氏之子 。
其根据有二:①《国语·晋语》日: “凡黄帝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嬉、姑、儇、依是也 。
”(其中有二人同为姬姓,二人同为己姓) 。
《史记·五帝本纪·注释》、《世本》、《大戴礼记》等文献均有同样记载 。
黄帝子所得十二姓中没有张姓,这说明张姓非黄帝所赐,挥公非黄帝之子,乃黄帝之孙,和帝颛顼是亲叔伯兄弟,是同时代人 。
②当代著名民族源流学家何光岳先生考证,少昊金天氏本东夷族,非黄帝后裔青阳氏,亦就排除了少昊为黄帝之子说,挥为玄嚣青阳氏之子是比较可信的 。
但是,鉴于“挥为黄帝之子或孙”的问题,在历史上已争论了几千年,且各有重要文献依据;挥生活在上古传说时代,后世史书不一致、有争议,是正常的 。
所以,我们的态度是:两种观点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求大同存小异,谁也不能强迫谁改变族谱 。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姓氏文化研究的深入,认识会逐步统一的 。

【与淇河有关的古诗词】

二、地望考察玄嚣因何得号青阳氏?这与其封邑有关 。
我国自古至今,均以“山南水北为阳” 。
青阳,即清水之阳(青、清古通用),而古清河就流经濮阳 。
《读史方舆纪要》日:“淇水过内黄县南为白沟,亦日青河 。
”又日:“淇水……经内黄、清丰之间,其下流人大河,故渎今湮 。
”《前汉书·地理志》日:“清河水出内黄县南 。
”以上引文说明古清河与淇河、白沟为一河的不同名称 。
《诗经·卫风·氓》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涉淇”即“涉过淇水”,“淇水”即是“古清河”;“顿丘”古邑名,在今濮阳城西、浚县境内 。
从这首古诗也说明帝丘附近有古清河 。
今濮阳市区张仪村、班家、店当一带村民,仍称村北为北清河、村南为南清河 。
张仪村系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故里,至今村内尚有“张仪祠遗址” 。
该村有张、尹、李等八姓,只有张姓是老住户,其他均是迁入户 。
据清光绪二十五年续修的《李氏族谱》载:“李氏出陇西蔓延天下,明洪武年间,自洪洞迁于开州北王家庄后,自王家庄移居清邑张仪村 。
”清光绪年间续修的《尹氏家谱》载:“尹氏世居山西之洪洞,明成化年间徙居清邑张仪村 。
”该地为什么称“清邑”?定与古清河流经此地有关,很可能就是玄嚣的封地“清阳” 。
“清邑”明代尚存,今已不在 。
据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先生讲:“帝丘(今濮阳)在上古时期是东夷族势力与黄帝族势力的交接地区 。
因此,黄帝必须在帝丘设防,所以把其子玄嚣封于青阳 。
”由此可知,张姓始祖挥公,自幼便生活在古清河上游其父的封邑,年长之后又在帝丘辅佐帝颛顼 。
由于挥十分聪明英武,他夜观弧星,折枝弯条,始制弓矢,大大提高了颛顼部族的战斗力 。
弓矢用于狩猎,猎获的鸟兽空前增多,提高了部族的生活水平;用于战争,打败了与颛顼争帝的共工部族,使颛顼统治的疆域“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址,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 。
由于挥公功勋卓著,帝颛顼封其为弓正(亦称弓长),并赐姓张,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
有人说,清河在中国境内何止一条?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等省都有清河,怎么能断定濮阳的古清河就是玄嚣的封邑青阳所在地呢?这是因为濮阳古称帝丘,颛项建都于此,至今濮阳城中心四牌楼上仍镌刻着“颛顼遗都”四个大字 。
帝颛顼、帝喾死后均葬于帝丘,今陵墓尚存,这一点是哪个清河也没有的 。
所以,只有帝丘附近的古清河才是玄嚣封邑青阳...
需要神话故事《白蛇传》原文,谢谢展开全部 据明末《警世通言》记载,宋代时,有一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人形叫白素贞,与青蛇精小青,在杭州西湖遇书生许仙,白蛇逐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乃嫁与他 。
后经历诸多是非,许仙乃知白素贞、小青具是异类,并受白蛇威胁,惊恐难安,便求法海禅师救度 。
于是白蛇被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 。
许仙看破红尘情愿出家,礼拜禅师为师,就雷峰塔披剃为僧 。
修行数年,一夕坐化去了 。
众僧买龛烧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临去世时,亦有诗八句,留以警世,诗曰: 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花始见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