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葫芦的诗词( 四 )


【有关“葫芦”的诗句与“葫芦”有关的诗句】作业帮周辉昌 七律.偶成 依样葫芦瓢易画,按图伯乐马难牵 。
黄庭坚 渔家傲 静后,小葫芦入大葫芦 。
”又云:“大葫芦干枯,小葫芦行沽何处青旗夸酒好 。
醉乡路上多芳草 。
提著葫芦行未到 。
风落帽 。
葫芦却缠葫芦倒 。
张继先 点绛唇(祐陵问:所带葫芦如何不开口,对御作)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 。
...
葫芦绘画的技巧:展开全部 葫芦烙画古称火画葫芦,又称火绘葫芦、火笔葫芦、火针刺绣葫芦 。
火画葫芦,宜取皮色较淡的葫芦,这样烙痕的浓淡变化都能充分显现出来 。
如果皮色已为深褐色,那么,烙痕就难以显示 。
火画葫芦不宜盘玩,否则会将烙痕磨损,使画面失去神韵,故火画葫芦大多作摆件 。
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光绪三年,才被一赵姓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流传至今,而葫芦烙画多以京津两地民间艺人烙制的葫芦最为精湛 。
1.烙画工具,葫芦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别具一格 。
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早年间葫芦烙画艺人以铁针为工具,在香里插入钢针进行烙绘,主要烙制葫芦上的装饰 。
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出现了专用的烙画笔,烙画笔可以随意调温、配有多种特制笔头,从而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能力 。
葫芦烙绘技法从单一烙制发展为烤烙、出润色、烙刻、细描和烘晕、渲染等 。
2.葫芦烙画技巧多功能烙画笔温度与运笔速度对色调的影响很大 。
用烙画笔烙葫芦,可采用像炭笔素描那样反复熨烙,增加层次的办法来解决色调的深浅,还要靠运笔的速度和调节烙画笔的温度等办法来表现不同深浅的色调,这也是葫芦烙画所独有技法 。
烙画笔在恒温下工作,运笔速度快,所烙出的色调就浅;速度慢,色调就深 。
温度越高,速度越慢,烙出的色调就越深 。
温度与速度是结合运用的,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
烙较大幅的画或写意山水、花乌画,笔触较长,葫芦烙画笔下去有回旋的余地 。
烙浅调子可用较快的速度,很少调节葫芦烙画笔的温度 。
主要靠运笔速度、腕力的大小和增减层次的办法达到色调的深浅变化 。
画幅很少,或是刻划人物的细微部,笔触很短,运笔没有多大的活动范围,如眼睛或鼻部的高光,是不能用高温快速解决的,必须把葫芦烙画笔的温度降到适当的度数,用慢速在眼球的高光部小心翼翼地熨烙,留出高光点 。
烙鼻部的高光时,把葫芦烙画笔温度降到最低,烙出淡淡的焦色,烘烙高光的周围留出高光 。
高温快速法烙出的浅调子与低温慢速烙出的浅调子有质的区别,前者质地粗糙,后者质地细腻 。
因此还要根据画面的需要,如低温慢速烙出的远山和云雾色调柔和,而用高温快速烘烙近处岩石的亮部,表现出的色调虽浅,但显得质地粗糙,体现了岩石的质感 。
葫芦烙画笔的最大优点在于频繁调节温度不会浪费时间,可以随心所欲地烙制各种图案 。
3.用笔的条件和忌病用笔的条件:(1)劲就是有笔力,即指用笔要有劲 。
(2)老是指苍老,老与劲相同,是嫩的对立面 。
(3)活就是灵变不滞,意即用笔必须根据所烙对象的形象,动态、质感等要求,做到有轻有重,有慢有快、有起有落,还要忽轻忽重,忽快忽慢、忽起忽落 。
活与腕力的运用很有关系,清代石涛说:“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笔如截揭则形不痴蒙,……”就是指运用腕力要活 。
(4)松是轻快的意思,就是要求落笔时不要胆小、拘束,执笔不要捏得太紧,把得太死 。
(5)圆是扁的反面 。
(6)厚即不薄,厚而有味的意思 。
厚与布局、用笔都有关系,用笔烙出对象时,不但要烙出质感,还要烙出量感 。
也就是说,烙画有一定分量的感觉才耐人寻味 。
(7)毛 就是不光滑 。
这对山水画来说,比较容易做到,但人物烙画中的长线条则不易达到 。
我认为能运用书法中篆隶回锋及藏锋逆锋的笔法烙细线,也同样能达到毛而不光的效果 。
(8)润是滋润的意思,用笔要讲孝滋润,反对枯瘠无神 。
(9)巧,拙 用笔要求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厚 。
简而言之,巧是率,拙是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