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艺术特色与思想感情( 四 )


晚唐五代 , 词作为歌舞樽前以助娇娆的享乐手段 , 与艳情结下了不解之缘 。
西蜀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说得明白:“镂玉雕琼 , 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 , 夺春艳以争鲜 。
……则有绮筵公子 , 绣幌佳人 , 递叶叶之花笺 , 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 , 拍案香檀 。
不无清绝之辞 , 用助娇娆之态 。
自南朝之宫体 , 扇北里之娼风 。
何止言之不文 , 所谓秀而不实 。
”而宋人陈世修《阳春集序》更记载得清楚:“金陵盛时 , 内外无事 , 朋僚亲旧 , 或当宴集 。
多运藻思 , 为乐府新词 , 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 , 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
”甚至在当时人们看来 , 这是词之为词的本性所在 , “不着些艳语 , 又不似词家体例”(沈义父《乐府指迷》) 。
欧阳炯有一首描写南国田园清新优美风光的小词《南乡子》:“路入南中 , 桄榔叶暗蓼花红 。
两岸人家微雨后 , 收红豆 。
——树底纤纤招素手” 。
笔触之最终一点还是落于纤艳之“素手” 。
由此看来 , “词为艳科”是晚唐五代普遍的思维定势 。
宋初 , 经过五代特别是较早的西蜀的一段泛滥 , 词作为放荡妖艳的形象更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 , 就连讽刺柳永“彩线慵拈伴伊坐”的晏殊 , 词作中也处处是“一曲细丝清脆 , 绮朱唇 , 斟绿酒 , 掩红巾”和“慢引萧娘舞袖回”的浅斟低唱 。
力倡“究古明道”的欧阳文忠公 , 更有“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双鸳鸯字怎生书”和“却待更阑 , 庭花影下 , 重来则个”的缠绵小调 。
至于柳永 , 词的内容稍有扩展 , 都市的繁华生活 , 市民的思想意识 , 失意文人的牢骚不满 , 下层妇女的不幸遭遇等 , 作为新的题材 , 在他的作品中时有出现 , 但作为柳词主调的 , 仍是儿女私情 。
可以说 , 词成了文人们不可抑制的情欲的宣泄工具 。
只有到了苏轼 , 才使宋词走上了“向上一路” 。
他不像柳永那样自甘小道 , 也不像晏殊那样自我分裂 , 而是从观念本身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提高词品 。
其具体方式就是把词拉向诗 , 使“艳科”“小技”焕发出诗一般的正统的光辉 。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以诗为词” , 或者叫用词来写向来属于“正统”的诗歌才涉足的各种严肃而又“浮艳” , 简单而又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
我们可以拿李清照与苏轼作一简单比较 , 从中看出他是怎样“提高词品” , “以诗为词”的 。
在文学史上 , 李清照以词著称于世 , 但她也写诗 。
不过 , 有关...
【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苏轼的诗很多的 按你的调调来吧 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 , 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 , 突破词“艳科的”定见 , 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 , 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
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 , 以自由挥洒的文笔 , 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 , 开一代新词风 。
他以诗境诗语入词 , 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 , 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 , 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 。
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 , 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
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 。
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 。
如《水调歌头?怀子由》 。
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 。
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举了一点例子 你就看看吧
苏轼的诗词有何特点?苏轼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今四川眉山人 。
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 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超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
展开全部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 , 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 , 长于策论 , 文风纵横恣肆 ,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