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柳绿 诗词( 二 )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
它的确很“好” 。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
“春山暖日和风”,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笔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也就是说,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煦、温暖、辽阔的春光背景画面 。
在这一句里,作者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山”是春意盎然的,“日”是暖意融融的,“风”是和煦温情的 。
这样的画面很美: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怡然与舒畅 。
“阑杆楼阁帘栊”和“杨柳秋千院中”两句是近写,词人从远处的“春山”转为写近处的“楼阁”与“院中”的景物 。
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的“阑杆楼阁帘栊”也是与别个季节截然不同的,无不映照着“春山”的新绿,沐浴着“暖日”明媚,披拂着“和风”的温情 。
站在楼阁上,站在在窗子前,凭栏而立欣赏春光,是一件惬意的事 。
“杨柳秋千院中”一句,幽静雅致的小院,那小院里有傲然的白杨,有婀娜的垂柳,特别是那树下的秋千悠然的荡来荡去,仿佛有妙龄少女们的欢声笑语传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 。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
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
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 。
“惊”字最值玩味 。
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
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
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
【还珠之桃红柳绿】桃红柳绿的诗句有首诗描写春天的,是桃红桃红柳绿: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 。
花落家童未扫 。
莺啼山客犹眠 。
王维 田园乐 桃红: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诗经 桃夭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
韦庄 菩萨蛮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 赠汪伦 去年今年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印红 。
崔护 题都城南庄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李白 山中问答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
杜甫 曲江对酒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
李贺 将进酒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
高蟾 下第后上永高侍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
苏试 春江晓景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 寄黄几复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蒋捷 一剪梅 柳绿: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谢灵运 登池上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 生查子 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 游山西村 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 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 凉州词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苏试 蝶恋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