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意境与诗词意境( 六 )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
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 , 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
但是 ,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 , 要么建筑控制一切 , 要么退避三舍 。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 , 建筑无论多寡 , 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 , 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 , 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
(三)、诗画的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 ,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 。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 , 也要“动观” , 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 , 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 。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 , 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 , 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 , 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 , 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 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
诗情 , 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 , 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 , 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
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与“沧浪”之说暗合 。
(四)、意境的涵蕴: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 , 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 , 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 。
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 , 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 , 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 。
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 , 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 , 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 , 都能以“味”人景 , 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 。
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 , 那“凤尾森森 , 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 , 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
形容园林 的诗句展开全部 1、人道我居城市里 , 我疑身在万山中 。
(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释义:的是怡园的荷花.怡园是建筑年代较近的一个园林 , 位于市中心观前街附近 , 建园时 , 园主人请人遍访苏州园林 , 集中各园特色而设计建造 , 有人认为也是苏州园林中最没有自己特色的园林之一 。
2、绝怜人境无车马 , 信有山林在市城 。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释义:是人居住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 虽然是城市却有山有水 。
环境好 , 幽静 。
3、不知城市有山林 , 谢公丘壑应无负 。
(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
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释义:谢灵运如果知道苏州的风景 , 就不用穿山越岭 , 遍访风光了 。
4、谁谓今日非昔日 , 端知城市有山林 。
(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释义:谁说今天不比昨天好 , 才知道这座城市中还有苏州园林的狮子林这个地方 。
表达了乾隆皇帝对狮子林的喜爱 。
5、君到姑苏间 , 人家皆枕河 。
故宫闲地少 , 水巷小桥多 。
--唐·杜荀鹤《送人游吴》 释义:你到了姑苏城之 , 哪里的人家都是坐落在河边的 , 路的空地很少 , 水道窄而小桥很多 。
拓展资料:描写园林的句子: 1、狮子林是元代园林风格的代表 , 以假山石闻名 。
假山石的特点是石峰玲珑透瘦 , 多且好 , 最高的当然是“狮子峰”了 , 它为诸峰之霸 , 合乎“透”“漏”“瘦”三大要求 。
这奇特的技艺 , 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 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 实在惊人 。
2、一进园 , 一股淡雅的清香就扑面而来 , 我们顺着香气寻过去 , 只见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里开满了嫩粉色的荷花 , 一个个亭亭玉立、楚楚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