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粥的由来传说,拗九节的意义( 七 )


传说四
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 , 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 。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 , 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 。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 。目连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 , 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受苦的母亲 。目连心中不忍,但以他母亲生前的罪孽,终不能走出饿鬼道 , 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 , 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 。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 。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 。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 , 生变为狗 。目连又育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 , 进入天堂 。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流传至今,而且是口口相传 , 关键在于故事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更有“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隐喻 。
传统习俗
编辑
目连救母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 。“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 。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 , 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已出嫁的女儿 , 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 , 孝敬父母 。此外,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 , 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2]
孝风盛行
编辑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内,以经营风味佳肴、传统闽菜著称的“安泰楼酒家”,又在店门口设置了“拗九节”送粥点 , 向市民免费派发釆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红糖与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务的“拗九粥” 。
“拗九节”免费派送“拗九粥”,成为了“安泰楼酒家”这家老字号的传统活动 。“拗九节”前,它还特地邀请福州民俗专家为食客讲解“拗九节”的来历 。它的经营者说 , 希望藉此让这个的福州传统节日传承下去 。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孝顺节”、“送穷节” 。这天清早 , 福州人用糯米、红糖,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儿,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