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教育后代诗词( 二 )


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 。
这是吴玉章撰写挂于堂上的一副教子对联 。
他教育子女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不可追求虚荣;做了长辈后要以身作则,成为后代效仿的楷模 。
父母为先立好样;子女随后争自强 。
这是台湾亿万富翁王永庆教子的一副对联 。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因此,父母应先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子女今后的成长
郑板桥竹子诗词展开全部如下,望采纳:题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
题画竹(清)郑板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
题画竹(清)郑板桥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竹(清)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篱竹(清)郑板桥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
竹(清)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
竹枝词(清)郑板桥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 。
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
竹枝词(清)郑板桥几家活计卖青山,石块堆来锦绣斑 。
薄暮回车人半醉,乱雅声里唱歌还 。
...
郑板桥的诗词、或打油诗,描述老子生儿子、儿子生孙子帮别人查的,...郑板桥是清代名士中最有个性的一位,列于“扬州八怪”之首 。
他的怪,从一幅“墨竹图”和“难得糊涂”的书法即可看出 。
那一幅“墨竹图”,从构图上看,颇有独到之处 。
翠竹分两组纵列,上下顶天立地,犹似散乱的篱笆,此是画竹之大忌 。
满纸竹竿与竹节,仅寥寥几丛竹叶,可他在竹竿的空隙处又穿插了数行题跋,倒使得画面疏密有致,陡现出一派新奇 。
他的绘画清朗峭拔,苍劲潇洒,虚实得当,有气冲霄汉之感 。
另一幅“难得糊涂”的书法,可在多处见到 。
他的书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拙遒劲,沉雄谲诡,将真、草、隶、篆融于一炉,自称“六分半书”,指的是不足八分,另一分半乃行楷、篆法、画意,有自我解嘲之意 。
据说,他在街上看到几个小孩子玩耍倒铁钉、抓石子游戏,用铁钉与石子摆玩,郑板桥望之入神,反复玩味,将其意韵化入字体中 。
他的书法与笔画中间颇有铁钉横斜、乱石铺街的味道,人们又称郑板桥的字是“乱石铺街”体 。
从郑板桥的字画中可体味出他狂放不羁的姿态,惊世骇俗的精神,愤懑痛苦的内心 。
郑板桥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
他出生于江苏兴化一个穷苦教师家庭,自小丧母,家境清贫,其父取《尚书·洪范》中的“燮友克柔”之意,为郑板桥取此名字是冀望他成为随和的人,谁料到儿子会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为数不多的艺术大师呢 。
他家仅有茅屋两间,坐落于县城东面的古板桥西 。
护城河水流清澈,人们用木板铺成一座桥,即称板桥 。
郑板桥长大后,在朋友们的资助下读了一些书,又刻苦自学,终成奇才 。
他忘不了这座桥,也忘不了在桥头观赏景色而流连忘返的时刻,便给自己取号为“板桥道人” 。
他的号流传广远,本名倒不为人知了 。
他名列“扬州八怪”,除了诗书画中有怪味外,脾气也怪僻;很瞧不起读书人,宣称“世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自道“写字书画是俗事”,讨厌附庸风雅之人,而且公开张贴“笔榜”,标明其书画润金;他还是康乾诗坛的著名诗人,崇拜杜甫与李商隐,贬斥李白和温庭筠,认为后者不该与前者齐名 。
郑板桥在乾隆元年考中进士后,已是43岁,到河南范县和山东潍县当县官,“在任十二年,囹圄囚空者数次,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
”传说,由于他一再为灾民请愿,要求上司赈济,使得上司很恼怒,指责他“事先既不预防、准备,事后又不好好赈济,”甚至诬陷他假借赈灾来贪污舞弊 。
郑板桥愤然去职,以病乞归,寄居扬州,卖画度日 。
他辞官之日,潍县百姓痛哭挽留,万人空巷,家家户户为感念其政绩,画像以祀 。
郑板桥的诗歌亦为一绝,有一些诗词与道情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
他63岁时作客如皋,寄居汪氏文园,写的一篇《板桥自序》里谈到,他甚为推崇杜甫的诗歌,“板桥无不细读,”“一首可值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