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南王国维诗词笺注( 八 )


从而有了三种不同感受的境界之说:“昨日西风凋碧树 , 独上西楼 , 望尽天涯路 。
”此为第一境界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为第二境界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为第三境界 。
[3]此三种境界常被理解引用在古今写情之中居多 , 而王国维则观其不然 。
在其被寓为人生必经三种境界中 , 与众学者有与众不同的感触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说到人生品味的三种感悟 。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人间词话》 , 只是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类著作出现的 。
他利用了传统的诗话形式 , 但论及的内容却达到了美学理论的高度 , 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作品 。
”他在《人间词话》中标举了“境界说”?#65310;常?泄?糯?囊掌缆奂乙苍擞霉?庑┐视铮?缢纬?嫌鸬摹靶巳ぁ薄⑶宄?跏快醯摹吧裨稀痹?兜摹靶粤椤敝钏担??际蔷头绺瘛⒓记啥?裕?豕??蛱岬搅嗣姥У谋局事鄹叨取K?担骸叭徊桌怂?叫巳ぃ?铈盟?缴裨希?滩还?榔涿婺浚?蝗舯扇四槌觥?辰纭??郑??狡浔疽病!薄按室跃辰缥?钌稀S芯辰缭蜃杂懈吒瘢?杂忻?洹N宕?彼沃?手??远谰?咴谏稀!盵3]这是总论 , 对五代北宋的词评价很高 , 其标准即有境界 。
“境非独为景物也 , 喜怒哀乐 , 都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 。
因为能写真景物 , 真感情者 , 就称为有境界 , 否则就称为无境界 。
”境不仅指景物 , 也是心里的感情 , 景与情构成文学的两个基本元素 , 而这两者又是互相联系的 , 这也是客观与主观对立统一的关系 。
因而所谓境界 , 是指某一文体的境域 , 不限于文学 。
也有人生种种境界 , 或种种境地 。
王国维在这一美学理论的指导下 , 提出了四个关系 。
第一是“自然”与“理想”的关系 。
有造境 , 有写境 , 这种理想与写实二派有区别 , 但二者又很难分别 ,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 , 必合乎自然 , 又邻于理想 。
诗与写实派和理想派 , 写实派是将客观事物真实的描写出来 , 理想派着重于虚构、主观想象 , 而虚构、主观的想象又以生活现实为基础 。
因此 , 大诗人所造之境 , 必合乎自然 , 又邻于理想 。
合乎自然 , 是诗人对审美对象观照、反映的感受 , 将景物真实的描绘出来 , 有如诗中的“赋”直书其事 。
而邻于理想 , 是诗人总是用自己的理想去取舍生活、剪裁生活 , 引譬连类 , 因物喻志 , 有如诗中的“比”、“兴” , 触物以起情 , 索物以托情 , 表达诗人的一种思想感情 。
在王国维看来 , 有真情实感者 , 其作品才有境界 。
清代不少词家填词 , 有卖弄文辞华丽者 , 有无病呻吟者 , 有逢场作戏者 。
缺少的是自己的独特感受 , 真情实感 。
针对有人写虚伪矫饰的词作来媚上 , 王国维提出批评 。
王国维的意思是大诗人造境、写境 , 难以区分 , 最高的境界是能反映物景以及人生(感情)的本质 , 而且 , 景与物的互相融合 , 达到浑为一体 , 这是最高的境界 。
而诗人之所以是诗人 , 在于他能把常人习见身处之境地 , 转化为心中诗的境界 , 或者说诗的某种境地写出来 , 从而写出一种有意蕴的境地 。
从创作方面而言 , 他又提出了“造境”与“写境”之说 。
并划分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差异与互相影响 。
他从审美的角度分析 , 又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类 。
“泪眼问花花不语 , 乱红飞过秋千去 。
可堪孤馆闭春寒 , 杜鹃声里斜阳暮 。
”有我之境也 。
“采菊东篱...
王国维的经典诗句有哪些?展开全部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清代: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 , 不道归来 , 零落花如许 。
花底相看无一语 , 绿窗春与天俱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