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有限_绿无穷诗词翻译( 五 )


上阕一二句借评述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写出自己对江南的眷念 , 三四句接着以典型的江南水光风光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下阕不像其他词人那样拓开一层或转入一层 , 而是紧接上阕 , 一二句写江南女子的可爱 , 与上阕写景的两句呼应 , 三四句再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 , 在对江南美景的沉醉中写出人生的惆怅.全词没有艳丽的色彩 , 没有绵密朦胧的意象 , 也没有断续跳跃的层次 , 而是色彩清淡、结构疏朗、意脉流畅 , 这就是韦庄与其他西蜀花间词人的不同之处 。
求:三字经的全文翻译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 , 但从小不好好教育 , 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
所以 , 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 , 区分善恶 , 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 ,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 , 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 , 教育为本 。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 , 专心一致 , 时时不能放松 。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 , 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
为了使人不变坏 ,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 , 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
做为孩子 , 要理解这种要求 , 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
【译文】战国时 , 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 , 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
一次孟子逃学 , 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 , 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 , 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 , 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
【译文】五代时 , 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 , 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 , 同时科举成名 。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 , 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 , 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 , 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 , 而不好好教育 , 是父亲的过错 。
只是教育 , 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 , 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 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 , 是很不应该的 。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 , 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 , 又无知识 , 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 , 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 , 人也是一样 , 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 , 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 , 就不懂得礼仪 , 不能成才 。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 , 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 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
【译文】做儿女的 , 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 , 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 , 这是做人的准则 。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 , 才能孝顺父母 , 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
【译文】东汉人黄香 , 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 , 替父亲暖被窝 。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