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诗词( 二 )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 有“诗豪”之称 。
刘禹锡诗文俱佳 , 涉猎题材广泛 ,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 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 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
展开
刘禹锡的著名诗词 陋室铭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
孔子云:何陋之有?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竹枝杨柳青青江水平 , 闻郎江上唱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却有晴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 , 莫言迁客似沙沉 。
千淘万漉虽辛苦 , 吹尽寒沙始到金 。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里面尤以《陋室铭》、《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竹枝》最为著名
刘禹锡的古诗1、诗歌成就刘禹锡的山水诗 , 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 , 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 , 如“水底远山云似雪 , 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 “野草芳菲红锦地 , 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
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 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 。
不过 , 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 , 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 , 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 , 受道家影响 , 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 。
如《秋词》二首之一、《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 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 。
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 , 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
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 , 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 , 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 , 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 , 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 , 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 。
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 , 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 , 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 , 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 , 以下两首尤为传神:《堤上行》三首之二、《竹枝词》二首之一 。
2、人物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 , 字梦得 , 汉族 , 洛阳人 。
自称“家本荥上 , 籍占洛阳” , 又自言系出中山 ,  其先中山靖王刘胜 , 晚年自号庐山人 。
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 , 有“诗豪”之称 。
贞元九年(793年) , 进士及第 , 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 , 为杜佑所器重 , 后从杜佑入朝 , 为监察御史 。
贞元末 , 与柳宗元 , 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 , 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
会昌时 , 加检校礼部尚书 。
卒年七十 , 赠户部尚书 。
刘禹锡的 秋词秋词原文秋 词 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 ,  数树深红出浅黄 。
试上高楼清入骨 ,  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 。
鉴赏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 , 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 , 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