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的诗词( 三 )


就修辞方面来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 。
“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
“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③,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
“头” 对“嘴”,“脚” 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 。
“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
“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 。
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
关于诗词的对仗,在下文律诗的对仗及词的对仗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到这里 。
展开
古诗中有对仗诗句的有哪些【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 。
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 。
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
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
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
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 。
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
【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 。
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 。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对仗相当工整 。
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
【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 。
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 。
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 。
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 。
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 。
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 。
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
【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 。
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 。
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 。
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 。
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 。
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
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
”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
【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 。
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 。
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
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 。
这就是“借义对” 。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