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诗词鉴赏( 四 )


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
绝句的诗词作者是朱熹.《春日》 『宋』朱熹胜日①寻芳②泗水③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④识得东风面⑤,万紫千红总是春 。
[词语注释]1. 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是指天气晴朗的日子 。
2. 寻芳:游春,踏青 。
游赏美景 。
游览(河边),欣赏春花 。
3.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
4. 等闲:平常、轻易 。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
5.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
6.滨:水边 。
7.一时:马上 。
[古诗注释]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
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
诗歌翻译译文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
诗歌评析[评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
“泗水滨”点明地点 。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
“东风面”借指春天 。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
...
语文诗歌鉴赏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 。
(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 。
) 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集要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
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
)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
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
"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
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