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不归的诗词

胡不归的诗词

需要类似“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词句子《诗经·邶风·式微》译注 题役夫怨恨劳役没有休止.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式微 , 式微1! 胡不归? 微君之故2 ,  胡为乎中露3! 式微 , 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4 ,  胡为乎泥中! 译 文 天黑了 , 天黑了 ,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  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 , 天黑了 ,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  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 释 1.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 , 黄昏或曰天黑. 2.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3.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4.躬:身体. 【赏析】 关于本诗主旨 , 《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 , 流亡于卫 , 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 , 却不为其所纳 , 有人劝以归 , 她则“终执贞一 , 不违妇道 , 以俟君命” , 并赋此诗以明志.二说均牵强附会 , 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 , 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 , 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 , 都以“式微 , 式微 , 胡不归”起调.天黑了 , 天黑了 , 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 , 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 , 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 , 为了君主的事情 , 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 , 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 , 寥寥几句 ,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 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 , 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 , “式微 , 式微 , 胡不归” , 并不是有疑而问 , 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栉省Jè嗽馐芡持握?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压迫 , 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 , 有家不能回 , 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 但如果是正言直述 , 则易于穷尽 , 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 , 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 , 同时也引人注意 , 启人以思 , 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 , 不仅句句用韵 , 而且每章换韵 , 故而全诗词气紧凑 , 节奏短促 , 情调急迫 , 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部分析 , 前章用微韵、鱼韵 , 后章为微韵、侵韵 , 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 , 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 , 中藏无限义理 , 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诗经原始》) 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 , 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 , 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 , 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 , 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 , 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 , 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 , 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经上的东西 , 说浅显就浅显 , 说深奥就深奥.或是让你一时恍然大悟 , 或是让你用余下的一生去思考.比如《诗经》比如《邶风》比如《式微》 “微”就是天黑的意思.《诗经》里也有“彼苍者天”“莫黑匪乌”的句子 , 古人也有说“天黑”的词语 , 但是为偏偏放着“天黑”不用 , 而用“微” , 是因为”微“说的不仅仅是一种天色 , 一种时间 , 还有更多的感情 , 更多的内涵.如同佛经中的“色”成为指代万物的符号一样 , “微”是古人给天黑的符号.“式”是句首发语词 , 无词义.但是却不能省略.如同《诗》加了“经”还是诗一样 , “式是人们给黑夜镶嵌的一颗珍珠 , 一颗钻石 , 让黑夜成为人类的一种记忆 , 一种情结 , 并且更加恒久. 人是夜伏昼出的动物 , 确切地说应该是见光而做遇暗则息的动物.每到天黑 , 便回到自己的家中 , 或是砖房瓦房 , 或是草屋木屋 , 或是山洞石洞 , 舒展自己的身体在地上或床上 , 在梦中延续白天的光明. 我们的祖先千万年来都是这样 , 偶尔在太亮的月光下晒得失眠 , 便起身在窗外吟诵如失恋般的酒歌 , 即使到门外也不会离开自己的庭院. “式微 , 式微 , 胡不归? “微君之故 , 胡为乎中露? “式微 , 式微 , 胡不归? “微君之躬 , 胡为乎土中?” 天黑了 , 本应该回到家里 , 或于父母 , 或与妻儿团聚.谁知道却因为种种不清远的事情那个 , 只能在外面遥望 , 寻找与期盼. 夜是黑暗 , 是危险 , 是恐惧;注定要回家.任何原因剥夺一个人回家的权利 , 无异于夺取他的归宿感 , 安全感.但是不管夜有多黑 , 露有多凉 , 泥有多泞 , 道有多长 , 都阻挡不了是人回家的心.对家的思念压过了心中的愤怒与不平 , 踏着脚步唱起凄婉缠绵的回家的歌.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 事情不再是这样.因为害怕黑暗 , 人们发明了灯.虽然灰暗 , 但是偶尔可以在灯前做一些白天做不完的事情.继之夜以为日.灯照亮了眼前的事物 , 但是夜还是黑的.即使出门 , 也要提着灯笼 , 永远不能和白天在外面行走一样自如. 后来灯越来越多 , 也越来越亮 , 还有人把灯挂在了路上 , 于是有更多的人留恋灯光下的世界 , 开始夜不归宿 , 甚至把回家当作是一种累赘 , 一种障碍 , 一种束缚. 灯越来越多 , 越来越亮 , 不仅照亮了夜行人的眼睛 , 照亮了房屋 , 照亮了道路 , 路灯和霓虹甚至照进窗户 , 照醒本应该入睡的人的心.本应有的宁静的夜开始越来越短 , 渐渐越来越远. 式微 , 式微 , 胡不归? 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