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诗词( 六 )


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 。
”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 。
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 。
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 。
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 。
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 。
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 。
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 。
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 。
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 。
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
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
”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 。
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 。
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
古代诗词中射蛇一词有何典故? 据南朝宋?刘敬叔 《异苑》卷四记载:相传,汉高祖刘邦 称帝之前,曾斩杀一蛇,故终成帝 业 。
南朝宋?刘裕,小字寄奴,出身 寒门 。
称帝之前,仿照刘邦斩蛇故 事,制造天命所归的符命,宣称:裕 微时,伐荻新洲,见一巨蛇,拔箭射 之,次日,复至洲中,见数童子捣药, 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 合散傅之 。
”元?方回《重阳吟射 蛇戏马老刘郎,不为乾坤减战场 。
” 清?王士祯《丹徒行吊宋武帝曲 阿之北京口东.,寄奴王者真英雄 。
新 洲伐获杀龙子,大业遂建丹徒宫 。

关于庐山的诗词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 。
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
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 。
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 。
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 。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 。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望庐山瀑布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