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使用方法图解 蜀葵使用方法( 二 )


三、栽培管理
1、繁殖
地被菊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两种 。有性繁殖即播种繁殖,这种方法成本低,繁殖系数大,可获得大量变异种,但后代性状良莠不齐 。营养繁殖包括分株、扦插、嫁接、压条等方法 。为了保持地被菊的优良特性,通常采用扦插方法繁殖 。乌兰浩特地区曾做过地被菊的顶蕾嫩枝扦插试验,获得成功 。这种繁殖方法可在任何月份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开花的地被菊幼苗 。
2、定植
定植地点:应选择在通风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之处 。
幼苗定植:用20%多菌灵400倍液均匀喷洒,进行土壤消毒 。定植时根系要舒展,生长点不能埋入土内,根系周围用土压实 。栽后浇透水,保持通风,及时除草,温度控制在1 5℃一25℃之间 。
露地定植:5月中下旬移栽到大田,株行距为20厘米X 35厘米,栽植深度为将基部1—2片叶节埋入土中为宜,根部用土压实 , 苗要栽正,之后浇透水 。生长前期 , 要多次松土除草 , 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为防止雨季积水,当植株长到20—30厘米高时 , 可结合施肥进行培土 。
3、摘除残花,修剪病枝
地被菊生长期间,要及时摘除残花,修剪生长过密和病枯枝 , 以保证健壮枝的营养供应和保持株型良好 。
4、施肥
地被菊喜肥,定植前施足底肥,一般选用腐熟的畜粪、饼肥及少量的骨粉、过磷酸钙等混合使用 。地被菊生长初期应追施尿素、饼肥等 。进入花芽分化阶段和孕蕾期间,应增施磷钾复合肥,喷施0 2%一O 5%磷酸二氢钾和O.1%尿素溶液,每周一次 。
5、病虫害防治
地被菊的主要病害是叶斑病和病毒病 。发现植株发病后要及时摘除病叶,剪掉病枝,清除病株并销毁 。发病初期可喷洒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 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即可 。在发病前喷50% 甲基托布津1 0O0倍液或50% 多茵灵5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
地被菊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和蛴螬 。地被菊发生虫害可采用化学药剂灭杀,如喷施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1000倍液等 。
天人菊 - 繁殖方法
天人菊
(一)播种:常在夏季进行播种,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 ,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 , 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3~10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 。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 , 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 , 让水慢慢地浸上来 。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3公分的间距点播 。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 。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