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空性一个简单的方法,上师,空性从哪里修起呢?( 四 )


空性带给我们什么?
1.空性让我们“不执着”
“不执着”是指不被过往的认识或观念的主观作用所局限,能做到如实地完全觉知当下的环境与事物 。不单纯的从非黑即白的二元角度去思考 。就像故事中的人和狗,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结果,但没有对错 。空性让我们对大千世界更谦卑,更接纳,更包容 。
当我们想跟孩子讲道理,跟爱人讲道理,其实就是在执着于事,而忽略了情感 。因缘在起心动念当中,为什么我们的好心不能被理解,我而们也不能接纳别人的好意 。正是因为人们都执着于自己的主观认知,执著于自己想表达的,如果我们能够多一些倾听 , 多一些理解,尝试换个角度思考,自己就会有更多收获 。
2.空性让我们拥有“无限”
空性的空,不是空无一物 , 而是一切都在无限的变化当中形成对立统一 。所以我们不该有所偏颇,而是应该主动作出改变,从而带动对立面亦有所改变 , 通过互动作用,更臻完美 。这就好像我们平时说的“空杯心态”,为什么要空杯,因为如果满了,就没有再做增加和改变的余地,而如果杯子是空的,我们就可以加入水,饮料,茶或酒 , 所以空性并不是空虚,而是蕴含着整个宇宙的根本能量,带给我们无限的可能 。
为什么像华为这样的大企业 , 招聘都不要“全才” , 因为一个全才,在某种层面来说就是“满了” , 也就成了“废材” 。一个人的某个缺点,其实正是他优点的反面,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会 , 那么其反面就是在任何方面都没有绝对的优势 。所以在我们规划人生时 , 也可以结合空性 , 让自己有所为 , 有所不为 。
3.空性让我们更“自在”
自在人生可谓是众生的普遍追求,但什么是真正的自在? 佛家所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有”就等于“无”,而不是“无”的反面 。就像 《瓦尔登湖》的作者 , 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看似一无所有,屋不闭户,也没窗户,不用赚钱,也不花钱,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看似孤单实则过着他自己认为很丰盛而自在的人生 。他有自己的选择,不舍得为了赚自己不需要的钱而占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 不需要更多的物质 , 也不被物质所累 。而反观我们自己,经常是剁手买了一堆用不上的东西,还得花时间去整理 , 花空间去存放 , 反而让自己“不自在” 。
有时我们也会感觉别人对自己会有看法,其实如果我们知道,事物的本质是空的,我们也是空的,他人眼中的我们,并不是真实的我们,而是他们想象中的 。所以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只属于他自己,与我们无关 。这样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可以不受外界的约束 , 从心而行,发善心,积善行,得善果,足矣 。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做个活出自在的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