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晚年诗词( 六 )


王安石在表现自己的闲居生活 , 反映自己的闲适心情方面 , 也颇为真切、生动 。
如《浣溪沙》中的“爱闲能有几人来” 。
再如《渔家傲》中“忽忆故人今总老 。
贪梦好 , 茫然忘了邯郸道” 。
黄花庵评日:“极能道闲居之趣” , 确实如此 。
百亩中庭半是苔 , 说明主人心情不好无暇打扫也从侧面表现出以的前门庭若市以变成现在的无人问津了 , 爱闲能有几人来则是正面说出了这凄清的场面 , 山桃溪杏两三栽 。
为谁零落为谁开?山里的桃花已经开放了 , 再美有什么用呢?哪里有人会来这里欣赏呢?这里作者以桃花自喻 , 落寞之情溢于言表 。
江上王安石 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 , 晓云含雨却低回 。
青山缭绕疑无路 , 忽见千帆隐映来 。
【简析】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门与钟山之间的“半山园” , 饱览山光水色 , 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 。
此诗就是他在秋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 。
头两句写天 , 后两句写地 , 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 。
写天就顺手把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晚)都交待了 , 却交待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 。
“江北秋阴一半开” , 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 , 谁料想都秋天了 , 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 , 逆转为“晚云含雨却低徊” 。
阴——半晴——浓阴 , 不仅是天气变化 , 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 , 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 , 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在 。
但是此诗的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 , 而是反抗阴暗 。
诗人放眼远望 , 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 , 却又在“忽见千帆隐映来”中 , 视野变得豁然畅通了 。
诗人对光色体察甚细 , 远处的千帆时显时隐 , 是对应着天气的半晴又阴对江面能见度的影响的 。
反抗阴暗 , 便能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 , 这就是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所体验到的某种人生哲学、或政治哲学 。
因此 , 此诗是以富有辨证法的思理取胜 。
这种思理是积极的 , 人们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 , 可能也会联想到它 。
谁知道王安石的简介?1. 简介:王安石 , 字介甫 , 号半山 , 汉族江右民系 。
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 。
北宋丞相 , 推行新法 , 封荆国公 , 世称王荆公 。
谥文 , 又称 王文公 。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新党领袖 。
2. 作品:《王临川集》 , 《临川集拾遗》3. 文学成就:王安石在文学创作上成果颇丰 。
其诗作不仅数量多 , 且自成一家 , 在开创宋诗局面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其散文语言雄健简练 , 奇崛峭拔 , 在措词与语气上也极具特色;其词作数量虽不多 , 但艺术性很高 , 且开创了词坛豪放的先声 , 对后人影响巨大 。
4. 政治成就:在神宗支持下 , 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 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等新法 , 使国力有所增 强 。
变法措施的推行 ,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 ,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
5. 历史评价:王安石质朴 , 节俭 , 博学多才 , 他的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 , 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 , 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

【王安石晚年诗词】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 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